想要做好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希望家長們一定能夠牢記一件事情:我們永遠不要真正放手讓孩子獨自去面對問題。
對于我們所說的這句話,可能大部分家長都會感到疑惑,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所遇到的問題,這不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做法嗎?這難道不與我們此前一直與家長朋友們討論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所相背離嗎?如果看到這的家長朋友確實存在有這樣的疑惑,那么我們想說很開心,第一點是因為家長朋友們在查看我們文章時是具備有自我思考能力的,第二點則是高興大家還能夠記住我們此前所提及的重點。
現在我們來正式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第一,這不會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第二,這并不與我們此前所提及的培養孩子獨立性一事相背離。那么我們現在思考:我們說永遠不能夠真正放手讓孩子獨立去面對問題,這里面有哪些重點呢?
家長朋友們不要著急,我們首先來認真分析一下我們的這個看法。我們說:我們永遠不要真正放手讓孩子獨自去面對問題。那么我們這里所說的不放手,其實是相對于暗地里所體現出來的不放手,但是我們實際上,我們明面上所體現出的,還是重點在于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我們既要做好對于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但也同時需要兼顧孩子的其他方面成長,比如思考能力和心理健康成長,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有些家長朋友也曾在與我們進行教育經驗溝通交流會時提及:我們是否能夠考慮對于孩子的教育更多地采取放養式,這樣或許能夠對于孩子接觸事物的面會更廣一些,同時或許也能夠讓孩子在得到這樣放養式教育的情況下,能夠體會到被賦權的感受,利于孩子自信心成長的同時,也幫助孩子更好地去產生自主精神來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那么照這樣來看,似乎放養式的教育方式對于家長和孩子能夠實現雙贏的局面。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要知道,放養式的教育對于孩子們而言,最大的壞處就在于很容易出現因為成長方向的不正確把握,導致孩子的成長出現了嚴重偏差。
所以放養式教育我們并不太建議,原因就在于大部分時候我們其實很難很好地把握好放養式教育的程度把握,而如果我們沒能正確地把握好這個程度,那么對于孩子一生發展而言都是具有非常大影響的。所以更多時候我們還是更建議家長朋友們采用我們的正常教育思維去展開做好對于孩子的教育,因為相比較其他方式而言,這是一個較為成熟且較多人使用的方式方法。
或許這樣說有些許復雜,我們來將孩子實際代入更為詳細地展開說說。比如當孩子現在在生活或是學習等方面,遇到了一個問題,那么這時候孩子可能會習慣性地向自己身邊的人求助,比如家長、老師或是朋友。那么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所需要做的不是幫助孩子想好整個解決方案,因為這樣不利于孩子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發展。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真正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去面對這個問題,因為我們要清楚一件事情,當孩子開口向我們求助的時候,說明孩子此刻確確實實對于問題感到有阻力,如果我們真的完全不理會孩子,只讓孩子自己去獨立面對問題,那么這會產生三個方面上的影響:一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感和這份情感會受到負面影響;二是對于孩子的自信感培養沒有好處;三是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缺少了真正有效的教育。
我們說,不能真正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是因為我們需要做的應該是:引導孩子思考分析事情,給孩子做好事情解決的方向性引導,但是不給予孩子完整解決方案的提供,其次是我們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孩子背后最為有力的支撐,我們不要帶著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但是我們需要觀察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當孩子真正遇到一個阻力我們認為孩子確實需要幫助,不得不出手時我們再去引導孩子解決。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是需要去花費一番心思的。雖然我們會具備有許許多多的外界經驗可以供我們參考,但是對于這些教育經驗,其實并不一定真正適合于我們的孩子成長,我們要結合對于孩子成長發展的未來規劃,同時結合孩子自身當前的情況,以及我們為孩子所提供的成長生活環境等各項因素,都是我們需要考慮在內才能夠真正實施去做好對于孩子的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