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培養孩子的脾性,是家長朋友們內心對于孩子成長教育的一個重要版塊,但也是比較難以做好的一個教育板塊。那么對于這個脾性培養,今天我們也想在這里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淺談一下這一板塊教育的重點。
其實對于孩子的脾性培養,許多時候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可能會習慣性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孩子的脾性培養教育,也正因為我們習慣性用自己的想法來做孩子的教育計劃,所以對于我們而言,多數時候,因為這份教育計劃中,帶有了太多我們的個人色彩,所以孩子的脾性培養教育結果,最終也會體現得像“我們”,說孩子脾性像我們,或許也有基因的原因,但我們所為孩子塑造的環境,是更為重要的原因所在。
但對于孩子的脾性教育,我們其實是與我們此前與家長朋友們所討論到的對于孩子的其他方面教育是一樣的,我們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參考孩子的想法,并按實際結合孩子當前情況及未來發展去做一個綜合考量。
脾性培養的重點,在于我們不能光是希望孩子擁有什么樣的脾性,而是應該思考對于孩子未來發展而言,什么樣的脾性之于孩子而言是更有幫助的。比如,我們是希望孩子的邏輯能力更強些?那么我們就需要培養孩子嚴謹理性的脾性。假設我們希望孩子藝術細胞更強些,那么我們就需要注意在孩子脾性培養這塊注重培養孩子的文藝感知。但僅僅思考這些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大致定好方向,但是等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具備有自我思考能力時,我們也一定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并結合孩子對于自己成長的期待、考慮去做好孩子的脾性培養。
所以,在我們想去做對于孩子的脾性培養時,一定不是我們想怎么做就去怎么做,也不能夠將我們自身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而是應該思考:我們希望孩子有一個怎樣的未來?怎樣的未來對孩子而言才是好的?而對于實現這個未來,我們需要去做怎樣的努力?定好大的方向,再去著手細節培養,同時我們在去對孩子做培養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與孩子做好溝通,了解清楚孩子內心想法,結合孩子的想法去做教育,更能讓孩子具備有參與感而不是任務感,也才能更好地激發孩子自身的成長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