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談教育,而教育的意義是什么呢?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明事理、懂是非。但是在進行教育時,我們的家長們其實也應該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清楚自己對于孩子所做教育的意義所在。進一步地,我們還要思考,在我們對于孩子做教育的這個過程中,我們又是否有和孩子講清楚去做一件事情的意義。而這也正是我們今天想和各位家長們討論的內容:在對于孩子的教育中,教會孩子理解做每一件事情的意義是很重要的。
在講明做事情的意義這一項內容上,我們問過不少家長,這其中一部分家長是非常重視的,而另一部分家長則認為這些只是表面功夫。那么為什么我們說這件事情很重要呢?其實我們可以將這個思考角度放到自身身上來,思考一下,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我們完全不清楚做一件事情的意義所在,是不是就會很容易缺少目標,而在缺少目標的情況下,我們去完成一件事情就很可能會缺少動力,甚至我們對于這件事情的完成也會有可能因為缺少目標而導致我們沒能很好地把控對于去做這件事情的思考角度,而這樣的情況對于我們的影響并不小,主要可能產生兩個負面影響:完成效率和完成效果。
而再將這種情況放在孩子身上去思考,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夠比較容易發現問題所在了。如果孩子在不了解做一件事情意義的前提下去做這件事情,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之所以去完成這件事情,其實就基本屬于是一個在孩子腦海中所存在的“任務”,也就意味著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是被動要求去完成這件事情的。而這樣大部分時候也會影響了孩子完成這件事情的效率和效果。
所以,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既要注重孩子的文化教育,也不能對于孩子的思想教育放松。告訴并教會孩子理解做每一件事情的意義固然是一個需要耗費一定時間精力的過程,但是如果我們跳過這一步,直截了當地讓孩子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就會對于孩子的教育缺少了一個引導的過程,而這對于孩子的教育,雖然我們也能夠教會孩子做一件事情,卻抑制了對于孩子思考能力成長的教育,并不是真正利于孩子的教育。教育,應該從全方位出發去考慮,而不能夠僅僅只顧及眼前利益,一時的效率比不上對于未來的長遠考慮,而只有基于長遠和全方位這兩個要素,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幫助孩子做好成長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