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預防粗心的毛病,首先要幫助孩子明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道理,懂得“細節決定成敗。”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家長要盡量不做“拐杖”,讓孩子沒有機會依賴。當然,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在學習適應期內,家長幫助檢查作業并指導孩子養成自己檢查的習慣是必要的。但正確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檢查,而不是家長越粗代庖。
如果家長經常使用諸如“好吧,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今天的作業戰果如何,還有沒有挖完的地雷,而后開始和孩子一起認真檢查,和孩子一起分享“做對了”的快樂,一起為找到地雷而興奮,一起分析“地雷”被留下的原因,對于培養孩子自覺檢查作業的習慣是有很大幫助的。
當孩子度過了最初的學習適用期之后,鼓勵孩子充當“小獵人”“排雷工兵”等。對于孩子自己沒有發現的問題,也不要直接指名錯在哪里,而要適當縮小搜尋范圍,鼓勵孩子進行“二次掃描”。比如“很不錯,計算題現在都對了,但是應用題中還有一點小問題,再找找看”,通常情況下,經過兩次掃描,孩子可以自己解決由粗心產生的大部分問題。將這種做法對試卷的檢查、對學習用品和個人物品的整理等方面,則有助于培養孩子細心的習慣。
有時候,孩子會因為“沒有學會”某些內容而無法發現錯誤。但這已經不屬于“粗心”的問題了。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指出具體錯誤,并鼓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