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復習資料:準確理解和運用虛詞和關聯詞
一、虛詞(代詞、副詞、助詞、連詞、介詞)用法介紹與準確把握:
在高考中作虛詞題目,主要是憑語感,可以造一些結構相似的句子來分析它的正誤,其次是理性分析。但在平時訓練時,則必須準確把握虛詞的用法;只有經過這樣的訓練,考試時時的“憑語感”才能有好的感覺、正確的感覺。
(一)、代詞:我們把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詞籠統地稱為“指代詞”。
人稱代詞,如“我,你,他們,大家,別人”等;
指示代詞,有近指的“這”,遠指的“那”;
疑問代詞,有“誰,哪,怎樣,多少”等。
指代詞是一個作用特殊的詞類,它的語法特點同它所替代的詞語的語法特點相當。在修辭上,它可以使語句簡潔,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大大增加語句的容量。閱讀有時需要將指代詞的指代內容具體化才能理解語意,因此明確指代詞的具體指代內容,就成了閱讀這一類語句的突出問題,又因為指代詞具有概括性,所以,它往往又成為內涵豐富的一個簡約的思維環節。
例1、下列各句(段)中劃線的詞所指的是:
①我曾以博物學者的資格參加貝格爾號巡洋艦的環球遠航,在南美洲看到的關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現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系,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回國以后,在一八三七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與這個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這樣,在五年的時間內,我專心思考這個問題,并且作了一些札記。一八四四年又把這些札記加以充實,寫成當時我認為是正確的結論的綱要。從那時候起,一直到現在,我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始終沒有間斷。我希望讀者能原諒我作這些瑣屑的陳述,我之所以說明這些,是為了要表明我并沒有輕率地下結論。
――①指代詞的具體指代內容可以是詞、短語,也可以是句子、句群,甚至是段落。第一個“這些”指代“札記”這個詞;“這問題”指代“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現存生物與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系”這個短語;“這樣”指代的是上面的整個句子;而最后的“這些”,指代的是上述所有說明——實際上幾乎是全段。
②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教導我們說:應當從客觀存在著的實際事物出發,從其中引出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為此目的,就要像馬克思所說的詳細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我們的許多人卻是相反,不去這樣做。
――②指代詞比較集中的語句,要注意指代內容的層次關系。本題的“其”僅指“客觀事物”,“此”指代內容包括“其”在內的“應當……向導”語句,而“這樣”指代包括“其”“此”在內的上述句子。
?、鄹锩鼤r期情況的變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黨人不能隨之而急速變化,就不能引導革命走向勝利。 ――③指代的內容有時不能簡單照搬,本題的“之”應是“革命時期急速變化的情況”。
④真正的人,能制造工具的人,是出現在最近一百萬年之內。對悠遠的地球發展史來說,一百萬年只是一個很短暫的時間;但和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相比,畢竟是太遠了。人們總想弄清這百萬年之內發生的事情。
A、“真正的人”的標志是——
B、句中加“最近”二字的原因是——
C、和“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相比的是——
――A、“真正的人”的標志是“能制造工具”;B、加“最近”二字的原因是“從悠遠的地球發展史角度說的”;C、和“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相比的是“一百萬年”。
很明顯,關于“指代的內容”這部分已不僅僅是詞語的運用問題了,更多的則是閱讀問題。
例2、指出下列哪些指代詞指代不明?
①對科學問題上的是非之爭,不應采取壓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獄一類的東西,歷史上凡是這樣做了的,沒有一次有好結果。(這樣)
②這里,我要替以學生為主要對象的買書者呼吁:書價漲得太快、太狠了。(對象)
③老人在80歲的時候,還清楚地記得哥哥參加學生運動時對自己的評價。(自己)
2、副詞:
①他拿著望遠鏡看了一陣,想了一會兒,接著在地圖上飛快地畫了一些符號,然后用望遠鏡仔細地再看了一陣。 (再--又:“再”是個副詞,它表示一個動作或一種狀態的重復或繼續,但它多用于指未實現或經濟性的動作,對于已實現的動作只有用“又”?!八钡诙文闷稹巴h鏡仔細地看了一陣” 是已實現的動作,所以不能用“再”。)
②再就業工作是就業工作的一部分,雖然作為重點應當側重抓,但它畢竟不能脫離整體而單獨得以解決。(“得以”是個助動詞,有能夠、可以的意思,它不能單獨回答問題,也不能用否定式?;蛘哒f:得以,用于肯定句;又“得”即能夠,與“不能”的“能”重復。)
③近一個月來,他一向不愿意參加這類應酬活動。(一向--一直)
④消費者一旦被認定受到經營者的精神損害,經營者將支付至少五萬元以上的精神賠償。(至少/以上相互矛盾)
⑤老將軍戎馬一生,為新中國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勛,但終于被“四人幫”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在牛棚里。 (終于--最終、最后、后來)
⑥上場的時間就要到了,可沿建華還沒有到,我心里未免著起急來,趕緊跑到學校門口張望。(未免--不免)
⑦、①中美關系_____動蕩,不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_____差一點,其實兩人不相上下。 ③這幾天我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電子郵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C:一再,再三,都指一次又一次;但前者側重于“反復”之意,而后者著重于“重復”某項動作等。多少,可指不定的數量;稍微,表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常常,一般指事情的發生不止一次且相隔時間不久;往往,表某種情況時常存在或經常發生。
⑧、填在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是
這家企業改革的任務,______是“減員”,更重要的是“增效”。
A、不止 B、不只
――本題的正確選項是B項,即選用“不只”?!安恢弧焙汀安恢埂庇袝r可以換用,如“班里不只/不止我會畫畫兒,還有好幾個同學也畫得不錯”。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不只”的意思相當于“不但,不僅”是用于表示遞進關系的關聯詞,“不止”沒有這個用法。“不止”是副詞,意思是不停止或超出某個數目或范圍,句中一般就帶有表示數量的詞,如“類似情況不止發生了一次”,“他不止50歲了”等,“不只”沒有這個用法。在①中,“減員”和“增效”有明顯的遞進關系,句中用“更重要”來提示,且“減員”后面也沒有表示數量的詞,因此這里只能使用“不只”一詞。
3、助詞:
①事情未必像你想得那么簡單。(得--的)
②參加會議的全體人員都被方建軍的報告所感動了。(“所”去掉)
③這次考的不好,主要原因是思想上有自滿情緒,今后我要謙虛謹慎,努力學習,爭取考出好成績。(的--得)
④這次中國代表隊包攬七項冠軍,靠得是過硬的技術本領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得--的)
⑤有意見你就提出來嗎?何必發那么大的火呢?(嗎?--嘛,)
4、連詞:
①老姚可真算得上是集郵迷,紀郵、特郵、普郵都集;尤其是外國郵票,因為來源小,零星不成套,他一概不集?!?U>(去掉“尤其是”,并列)
②新千年的第一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授給了在人腦研究方面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預示“腦科學時代”到來了。(或--和,并列)
③這些財迷心竅的家伙卻置法律而不顧,向高壓輸電鐵塔伸出了罪惡之手。(而--于)
④水庫建成以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莊稼也能保收。(和--甚或)
⑤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至于以前神話、童話中的一些幻想都有可能成為現實。 (至于--以至)
⑥貪圖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盤,進而忽視了集體和國家的利益。
――“進而”是個連詞,用于連接分句,后面的一個分句,往往是表示在前一分句行動基礎上采取的進一步行動。句中“進而”后面的分句“忽視集體國家利益”只是前面分句的結果而不是在前一分句行動基礎上的進一步行動,故而這一項中的“進而”用得不恰當,應當改用“從而”。
5、介詞:
①這是一個很小的事情,但對于我卻有深刻的體會。(對于:主客倒置)
②到目前為止,農業收成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由于自然條件的好壞決定的。(由于--由)
③我們自以為在各個角度了解到了這些情況。 (在-從)
④興建平昌到永寧的高速公路是振興我地區經濟的大事,我們不應再遲疑,對于公路預經的自然保護區,完全可以統籌管理。(對于--至于)
⑤研究院決定把節省下來的外匯進口急需的儀器。(把--用)
⑥小男孩吃力地推著車,但無論如何也推不上那土坡,我上前幫了他一把,乘機向他聊了起來。(向-和)
⑦作為黨的高級干部,辦事想問題都要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不能只為個人著想。(從-以)
二、復句關系與關聯詞語的搭配:
1、準確判斷復句關系的類型,選用對應的關聯詞語:
①除非星期天沒有事,我們就去看一場電影。(只要……就,充分條件)
②盡管你怎樣費盡心機,也不能把被動局面扭轉過來,只能以失敗告終。(不管……也,條件)
③有些人把群眾看成是阿斗,反而把自己看成是了不起的天才。(反而,去掉,表并列)
④因為作者沒有很好地把握主題,單憑主觀想象加入了許多不必要的情節和人物,反而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反而--從而,表因果承接)
⑤這篇題為《掀起你的“蓋頭”來》的所謂力作,在思想內容或者在藝術表現方面都存在嚴重的錯誤和缺陷。(或者--和,表并列)
⑥國產純平彩電的價格之所以居高不下,因為此種彩管全被進口貨壟斷。(之所以……是因為)
⑦不管人們在主觀上承認與否,然而在客觀效果上,教育總是要表現出一種為未來社會服務的職能。(然而,去掉,無轉折)
⑧當初這么決定可不但是我個人的意見,我只是提了個建議。(不但是--不是,無遞進)
⑨有些人把群眾看成是阿斗,反而把自己看成是了不起的天才。(反而--而,并列)
⑩每位詩人雖然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但既為同時代的作品總還會有某些共同特點的。(雖然--盡管,讓步轉折)
2、注意關聯詞語的位置:
①至于我報考師范類院校,是既定方針,那所學校放在第一志愿,并沒有作最后決定。(“至于”放到“那所學校”之前)
②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有問題,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錯,也是要不得的。(“即使”放到“文字”之前)
③由于她父母思想陳舊,竟然將她嚴管起來,不讓她隨便外出。(掩蓋主語,“由于”放到“她父母”之后)
④有關文化用品業內人士認為,文化用品是商業更新最快的商品。(“有關”放到“人士”之前)
三、注意虛詞、關聯詞語與上下文語意是否重復,造成多余;或可不用而用,造成多余:
①教育專家們認為,“明星”們搔首弄姿的形象常常見諸于熒屏,這對于喜愛模仿的少年兒童,是有負面影響的。 (去掉“于”)
②要不是老師提醒我,否則,我準會辦錯事?!?U>(去掉“否則”)
③這項比賽,場上競爭非常激烈,我市各隊唯一殺入“四強”的只有隊員身材高大、獲得籃板球最多的“前衛”隊。( “唯一”與“只有”重復)
④媽媽五十五開外了,超過了退休年齡,可仍在單位忙碌著。(改為“五十開外”)
⑤臨近畢業了,你有沒有過上“高職”的想法呢?(去掉“過”,講的是“臨近畢業”的現在)
⑥由于這次事故,淮海中路宛平地段的交通為此封閉了近三十個小時。(去掉“為此”)
2004年高考“虛詞運用”題匯編:
1、北京卷:[ C ]
與常規的計算機相比,生物計算機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優點。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電子元件,將比硅芯片上的電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可小到幾十億分之一米。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獨特的立體化結構,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電路高10萬倍。 A.由于 甚至 所以 B.只是 也許 可見 C.如果 甚至 而且 D.雖然 也許 然而 2、全國卷(甲卷):[畢竟 ] “有人說日本汽車比德國汽車更舒適,也有人說德國汽車比日本汽車更穩重,但____這只是個人的不同感受,每個購車人還是要親自駕駛一下才能作出判斷”。 (畢竟、究竟)
----“畢竟”和“究竟”都可作副詞,都有終歸、到底的意思。兩者有時可以互換,如“她畢竟經驗豐富,說的話很有道理”中的“畢竟”就可換為“究竟”。但兩者畢竟是有區別的。“畢竟”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說“副詞,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結論;究竟;終歸;到底”,它側重于“畢”這個語素,表示終歸,到底;而“究竟”作副詞時,通常用在問句里,表示追究:如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究竟答應不答應?它側重于“究”這個語素,表示追究。
3、全國卷(乙卷):[不免 ]
終于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故鄉,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___想起許多童年的往事。(難免、不免)
----“難免”是不容易避免的意思,如“沒有經驗,就難免要走彎路”、“搞新工作,困難是難免的”。而“不免”是表示某種結果不可避免的意思,如“舊地重游,不免想起往事”。兩者都有“免不了”的意思,但“難免”側重的是“不容易”,而“不免”則側重的是“不可避免”,綜合語境,“終于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故鄉”,“____想起許多童年的往事”,側重的是某種結果不可避免,用“不免”更為確切。
4、重慶卷:[盡量 ]
這些任務很艱巨,但我們必須抓緊干,____早一點完成任務。(盡量、盡快)
----“盡量”為副詞,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圍內達到最大限度,它側重“最大限度”,如“工作雖然忙,學習的時間仍然要盡量保證”。而“盡快”為“盡量加快”的意思,它側重“加快”,如“使新機器盡快投入生產”。從這個語境來看,假如選擇“盡快”,則與后面“早一點”搭配不當,因此應選擇“盡量”。
5、天津卷:[盡管/ 但 ]
____目前對于地球磁場的變化和倒轉提出了不少理論或模型,__基本上都處在假設和推測的階段,并沒有一個十分成熟的理論。(即使/也、盡管/但)
----“即使/也”為假設關系的關聯詞,“盡管/但”為轉折關系的關聯詞,從這個語境分析,“目前對于地球磁場的變化和倒轉提出了不少理論或模型”,這些“理論或模型”已經提出,成為事實,根本不是假設關系,因此否定“即使/也”。福建卷對虛詞的考查也是“即使/也、盡管/但”這兩組關聯詞。
6、湖北卷:[既/又]
在評價標準上,______要看數字,____不能只看數字,要防止“干部出數字”、“數字出干部”的現象。(雖然/但是、既/又)
7、遼寧卷:[但是]
語音也是發展變化的,______,漢字不以標音為主,因此,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變化。(但是、因為)
8、浙江卷:[但/而]
汪曾祺先生終生主要從事創作,即使偶爾也寫些評論,甚至這些評論可以歸入學術論文一類,總的說來,他天生就是一個作家,_____很難算是一個純粹的學者。(但/而、不過/也)9、
9、湖南卷:[C]
我不能說我不珍重這些榮譽,我承認它很有價值,_____我從來不曾為追求這些榮譽而工作。
A.雖然/但是,B.雖然/不過,
C.并且/不過,D.并且/但是。
【針對訓練】
1、(1)方案沒有敲定,我只能_____說說方案的框架?! ?/FONT> (2)社會學家堅決反對“‘克隆’______用于人類繁衍”的動議。 (3)凡明天參加本系統慶祝建黨80周年歌詠比賽的同志______調休一天?! ?/FONT> A.大略 可以 一律 B.簡略 可以 一概 C.大略 能夠 一概 D.簡略 能夠 一律
----[答案] A (“簡略”指言語文章的內容簡單,不詳細;“大略”有大概、大致之意。“能夠”表示能力上達到某種效率,“可以”表示一種許可。“一律”和“一概”都表示適用于全體,無一例外,但“一律”限用于人,感情色彩親切些;“一概”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感情色彩冷漠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