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教育,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不同情況,對于不同情況,也會出現很多不同的問題,而對于這不同的問題或是情況,我們需要去對于孩子做好教育的方式也就大不相同,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成長情況去做好對于孩子教育的計劃制定,并在實際進行過程中,根據孩子成長的實際需要及情況去進行調整等等。
正因為教育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不少家長朋友們也會在對于孩子們的教育過程中感到吃力,我們做教育行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實都是在于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正因此,延申開來,我們也會關注家長朋友們對于孩子的教育過程,我們也需要從家長朋友們對于孩子的教育過程入手,去思考我們能不能為家長朋友們提供一些好的方式方法來幫助家長朋友們更好地做好孩子們的教育,這正是我們這個系列的初心所在。今天,我們想在這里來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分享一下,關于我們在做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自身所可以養成的一個好習慣:尊重孩子。
這個尊重孩子,或許對于家長朋友們而言,是不太好理解的,因為覆蓋太廣。事實上,我們在談及對于他人的尊重時,雖然覆蓋范圍大,但實際上對于我們而言,總結起來,尊重,就是一個態度的體現。所以,把這個放到對于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其實也就很好理解了,我們需要在孩子的教育中,表現出我們對于孩子尊重的態度,這是重點。但對于這個態度,也不能僅僅只是我們自己覺得表現出來了,還應該是以孩子所能體會到的方式來表達,因為有些時候,我們所認為已經做好的點,對于孩子而言,往往是沒有感受到的,所以孩子自然也就不能理解。對于這個情況的磨合和探索,還需要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在實際生活過程中的教育進行里去與孩子做好了解和探索。我們下面想要從幾個實際情況的方面來展開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討論一下:我們可以在這些實際情景中,如何來做好尊重孩子這一習慣的養成。
第一,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我們要了解并理解孩子想法,而不能總是以我們的想法為先行和完全主導。因為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究其本質是為了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做好自身成長,所以我們做孩子的教育重點應該是在于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在于我們做教育的過程,這是觀念上的重點。而正因此,我們在開展對于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應當更多地將重點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是自身成長過程中的主角,因而也是我們做教育中的主角,雖然教育是需要施教者,也就是我們的家長朋友們或是老師們,但是主角是孩子。所以對于孩子的教育中,我們應該更多地以孩子自身為準,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實際想法和情況,并且在這其中如果出現與我們認知或是意見相左的情況,也不要直接否認,而是應該認真了解孩子這個想法的原因所在,了解并做好理解,因為有時候孩子想法其實是合理的,但是因為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有時候容易忽略孩子的需求,又或是說真正符合于孩子當下情況的需求等等。所以,對于孩子的想法,了解并做好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孩子發聲時,我們要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并且更要注意將我們的想法告訴孩子。也就是,我們既不能一味阻止孩子表達而注重于自身想法表達,更不能一味隱藏自身想法不去告訴孩子。其實與孩子的相處,正是我們在成長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我們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了解和理解孩子,而向孩子去表達我們的想法,是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地做教育卻不讓孩子了解,這是很不好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不理解、不清楚一些教育的意義所在,是很容易造成孩子在接受這個教育過程中產生抵觸情緒的。
在對于孩子做教育的過程中,做好我們自身尊重孩子的習慣養成,淺層次好處體現是在于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推進孩子的教育,實際上是對于孩子身心健康、認知成長健康的一個幫助,更是對于我們與孩子維持良好、健康的溝通橋梁的重要助力因素,其次還是出于對于孩子更好地理解成長、教育等方面內容意義的考慮,如果孩子感受到不被尊重,其實是很容易產生一些抵觸情緒的,所以對于我們而言,在做孩子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做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做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教育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