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癥,是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可能都有出現過的情況,其實就是指我們對于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總是抱有一個比較拖延的情況。那么這其實并不是一個好習慣,久而久之可能也會造成我們自身對于自己周身發生的事情抱有一個不重視、習慣性拖延的情況。
而對于孩子們的學習,其實不少家長朋友們都與我們討論過相關話題,孩子在學習上很容易出現拖延的情況,那么針對孩子的這種態度,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所以今天我們想在這里來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討論一下:對于孩子在學習上容易出現習慣性拖延的情況,我們可以怎么做,來正確地引導孩子解決這樣的問題,同步幫助孩子建立好的學習態度習慣。
談及孩子對于學習的拖延習慣,一定是離不開討論孩子對于學習的態度。其實對于孩子們在學習上的態度,我們常常可以很輕易發現,無論是能夠把學習做好,或是在學習上無法取得比較好成績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對于學習其實都很難具備一個“喜歡”的積極態度,這個第一點是因為人本身更容易被趣味性的東西吸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們在第一次接觸到“學習”這個事情的時候,對于我們自身而言,更容易建立的是一個“任務式”的感受認知,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會更難對于學習產生一個自主的喜歡。而這是第一點,對于孩子們出現長期在學習上拖延的情況,其實更多還是因為孩子們的習慣養成問題。
所以,基于前面這個簡單的分析討論,相信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也能夠看到在孩子對于學習拖延這件事上的根本問題所在:一是思想認知,二是習慣培養。而下面我們就可以圍繞這兩個方面來和大家一起展開思考一下如何做好孩子在學習拖延問題上的解決引導:
第一,對于思想認知,在教育上,我們談做好孩子的教育,一定是離不開認知教育的。因為對于我們而言,教育的基礎應該在于思想認知上,如果我們在思想認知的層面上已經沒有做好,或是出現了方向性的錯誤,那么我們此后在此基礎上去做出再多的努力,都只會是南轅北轍的結果,我們往常所談對于教育的技巧、方式方法,都應該是基于做好思想認知教育的基礎去開展。而對于孩子在學習拖延上的思想認知教育,我們只需要清楚兩個重點即可:一是學習重要性,二是自律對于自身的影響。
學習的重要性在于幫助自身成長,而對于孩子們而言,往往很難真正清楚地知道對于自己而言,未來是什么樣的,而當下自身的努力對于未來發展又有著怎樣具體的影響。所以這些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而對于自律于自身的影響,其實我們更建議家長朋友們不要直接從這個點的直接角度去說,而是可以更多地針對孩子平時的行為去做一個對比式記錄,讓孩子能夠更為直觀地了解到自身在自律和不自律情況下的效率和收獲。其實對于這兩點,我們還是要更多思考如何從孩子角度出發去和孩子討論,能夠讓孩子對于這些點有更為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我們在對于孩子去做教育。
第二,對于習慣培養,在孩子學習拖延這個問題上,我們要討論解決方式,一定是離不開習慣培養的。其實對于孩子學習拖延的問題,大部分孩子出現經常性的拖延之前,應該會經歷一個試探期,再到后來慢慢地更加高的頻率。所以我們想真正幫助孩子慢慢改掉學習拖延的問題,第一個思考的方式應該是習慣培養,這樣才能夠對于孩子產生長遠、穩定的影響。所以針對這一點,我們需要在孩子的生活中,慢慢地去觀察孩子在哪些事情上可能存在有拖延的習慣,這里要注意一定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學習,因為孩子自身是一個整體,所以孩子在各個方面的習慣都會對于自身去做其他方面事情時產生影響。所以在孩子生活中,存在有拖延習慣的事情,我們需要及時給予干預,引導孩子去做和思考。及時引導孩子養成習慣,改掉拖延習慣,培養有事積極完成的習慣。
引導孩子解決“學習拖延”的問題,不僅僅是針對于孩子的學習,更應該關注于孩子自身的各個方面,從認知到習慣,再到方式方法,其實都非常重要,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做的是引導,同時以及時的干預去輔助我們的引導式教育,而不是直接帶領孩子成長,引導式教育比帶領式教育更能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所收獲,也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