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對孩子開展教育的過程種,我們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多樣化的,這是因為對于我們而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的每位家長朋友們可能根據自身經驗和想法,所制定的教育計劃和所使用的教育方式都是會存在有不同,同時不少家長也會注意關注孩子從孩子自身入手,來做好對于孩子而言合適的教育。
教育方式的多樣化,受我們經驗和個人想法影響,也會受環境其他因素所影響,最為重要的是,無論我們采取的是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其實都是為做好孩子的教育、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而服務。今天,我們想和我們家長朋友們討論的主題是:對于我們在教育中而言,引導才是最有力的方式。
其實之所以想要和家長朋友們討論這一話題,也是因為我們發現在不少家長朋友們去對于孩子開展教育的過程中,會存在習慣性的原因,或是因為想要快速解決一個問題,而選擇了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但這其實對于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我們常會說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別人魚不如教會這個人釣魚的方法,給別人魚這對于對方而言是一次性的收獲,而我們教會對方釣魚的方法,則能夠幫助對方在此后用釣魚的方式獲得很多次擁有魚的機會。
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給了孩子答案,看似我們當下很快就幫孩子解決了現在面臨的問題,但是這是我們通過思考后告訴了孩子“答案”,但孩子卻并沒有掌握這個方式方法,也不清楚思考的過程,而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很少有遇到完全相同問題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我們所遇到的是“相似”的問題,那么當孩子下次遇到這個問題的相似情況時,孩子就不一定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所以這種教育對于孩子而言就是無效的。
做有效的教育,以引導代替直接告訴孩子“答案”的方式來做教育,引導孩子思考和體驗過程,教會孩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當孩子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孩子才有可能具備有能力來解決這一問題,這是對于孩子而言真正有效的收獲,才是對于孩子而言真正有幫助的教育,實現孩子自身真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