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于游戲,對于家長朋友們而言會認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的重大問題。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和大家討論了部分較為常見的可能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沉迷游戲情況的三個原因,也已經就第一個常見原因與家長朋友們討論了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幫助孩子們正確面對問題及解決問題。
今天我們將在這里和我們的家長孩子們進一步討論,對于我們之前所提及的第二個原因——孩子可能從生活中身邊人感受到的陪伴是比較少的,所以孩子有可能會選擇從游戲中尋找陪伴感,這一部分我們將在今天來和家長朋友們重點討論,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及幫助孩子面對及解決。
缺乏陪伴感,其實衍生出來的就是孩子可能會感到孤獨,這里面的問題其實主要還是需要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做好引導,同時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也會需要估計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等,而孩子的成長教育和陪伴其實也是我們家長朋友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卻并不是也不能是唯一的一部分,所以這個時候,對于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而言,權衡好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孩子的成長教育、陪伴就成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是在我們的家長朋友們想做好正確引導孩子解決沉迷游戲問題的路上,需要做好的第一點——自身的認知樹立。我們先樹立好自身的認知,才能夠進一步做好孩子的教育。
之所以要先強調認知問題,是因為對于我們而言,我們會聽到不少家長朋友們在聽到孩子感覺自己的生活缺少陪伴時,會有家長朋友可能會產生疑惑: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與孩子每天朝夕相處嗎?為什么孩子還會感覺到孤獨呢?這也是陪伴的時光。但其實這種認知是非常不對的,我們所謂的陪伴,并不是我們在家里和孩子的相處,就是陪伴的過程,而是我們要能夠真正帶給孩子心靈上的陪伴,陪伴本身帶來的應該是情緒價值、精神價值,而并不僅僅只是我們花費時間陪在孩子身邊,但卻并沒有真正為孩子提供對于孩子而言有效的情緒價值和精神價值。
這點認知非常重要,需要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能夠真正做好理解,如果我們始終無法理解這一點,那么我們就會一直處在錯誤的認知里,始終認為自己與孩子每天的朝夕相處就是對于孩子的陪伴,這樣的認知是沒有辦法真正幫助我們去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要引導孩子解決問題,我們在找到問題時,如果問題中也有我們自身造成的,那么我們就需要對于問題去做一個思考和處理,再進一步引導孩子。
在做好以上自身認知樹立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開始思考,對于孩子,我們需要怎么做,才能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并解決這一問題,從而避免或是糾正孩子沉迷游戲的問題,在這里我們想分為兩步來和大家討論:
第一,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既然孩子會覺得缺少陪伴,就說明我們可能給予孩子的陪伴并沒有達到孩子本身的需求,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也就需要思考對于我們日常陪伴孩子的情況來看,我們是否是時間不足夠、頻率沒達到,還是我們對于孩子的陪伴實質上是形成了無效陪伴,也就是我們雖然陪伴在孩子身邊,卻并沒有給予孩子陪伴的感覺,這種情況更常見于我們陪伴在孩子身邊時,沒有留心與孩子的交流,而是更多地各做各的事,也不太理會孩子與我們的交流,那么這對于孩子而言當然是無效的陪伴。所以這是我們自身需要做好的,在與孩子進行相處的過程中,陪伴是需要交流的,而不是在一個空間里各做各的事,沒有產生交流的相處并不會因為空間的縮小就給孩子形成陪伴的感受。同時如果是對于因為這個原因形成對于游戲產生沉迷狀態的情況,我們就需要逐步在生活中通過陪伴的形式,適當安排一些活動來吸引孩子注意力回歸至生活及學習成長中。
第二,培養孩子養成獨立的心態。我們在和孩子們討論中發現,部分孩子會因為幼年時期家長們對其過度的關心,形成較為嚴重的依賴心理,那么這時候我們也就需要從培養孩子獨立心態入手去做這件事,針對問題有效解決。
正確引導孩子解決沉迷游戲,需要找到根本性原因,針對根本性原因去解決,才能夠有的放矢地真正有效實現問題解決,并收獲我們所想取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