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是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需要學會的事情,而對于許多人而言,可能會覺得明辨是非對于自身而言就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往往會在生活中發現自己有時候可能在行為或者是言語中出現沒有做好對于事物進行明辨是非的情況。而對于孩子們的教育而言,在孩子們前期的成長過程中,這其實是對于孩子而言塑造自我的最佳時間,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做好對于事物的是非辨別能力,那么就應該從小抓起。
對于教育孩子的是非觀念問題,我們其實在生活中會看到許許多多的場景,或是因為孩子哭鬧,或是因為孩子可能在認知上的不齊全從而導致了孩子做了我們所認為違背常理的行為,比如孩子可能吃飯時不喜歡直接吃,而是灑在了桌上再撿起來吃,諸如此類的狀況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非常常見。而對于這些情況,往往我們對于孩子做出這些行為的第一反應是孩子太過于調皮、不聽話,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但是我們卻沒有思考過孩子為什么調皮,調皮其實是一個形容詞,是對于一個人性格脾性的一個形容詞,而不是發生一個狀況的原因,所以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孩子為什么調皮?那么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有可能是孩子想要引起我們的注意,也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覺得做這樣的事情有趣,但是我們很容易忽略一個原因,那就是孩子可能缺乏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
之所以能夠得出這個答案,其實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現象,孩子做錯了事情,但是大人卻會說:孩子還小,不要和孩子計較。那么對于這種情況,其實家長們所體現出的原本是對于孩子不明事理的了解,但是為什么我們要說我們容易忽略孩子可能缺乏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呢?所以要注意,我們所說的是忽略而不是不清楚,因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被我們看成了弱勢的一方,但事實上,在思想上,我們可以是一個同等高度,對于孩子的教育,也可以是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過程。
所以,正確教會孩子明辨是非的教育很重要,而在這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們不能夠將孩子當成弱勢的一方,而是應該在雙方平等的情況下去進行思想交流式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能為孩子成長提供幫助的,也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