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都曾遇到雙方或是多方出現沖突的情況,而對于出現沖突情況的原因往往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究其深層次原因無非是在于雙方在這個溝通交流過程中互相的不理解甚至是包容。而對于包容理解,更多時候被人們看來是一種偏感性的體現,但是其實包容理解的過程中也包含了理性思考的過程,所以對于我們而言,我們今天也就非常想在這里和我們的家長孩子們來談一談這個話題,我們認為:包容理解是我們人生的一大必學課程。
包容理解,其實體現的是我們對于他人的一種友善態度,但同時我們很容易忽略的一個方面是:這其實也是對于我們個人自身的一個退步思考,當然這個退步思考并不是指我們自身的一些退步,而是對于思想上的一種寬解。我們在對于他人的一些思想或是行為出現疑問或是異議的時候,這個時候其實有可能會帶給我們自身一些影響,比如產生一些負面情緒等等。那么在包容理解的問題上,很多時候我們不愿意去這么做,或是因為踩及原則底線,又或是因為對于我們自身而言我們不認可這種做法,認為其不合理或是有更好的做法。而對于這些情況,我們想說的是,踩及原則底線的事情我們固然不能做更不能認可,因為這是我們所需要堅守的東西。
但是同時我們也想說,對于我們而言,如果存在有一些只是我們認為有進步空間的想法和行為,那么我們大可以不必直接否定他人,而是可以通過先思考其好和不好的點,對于好的點,我們可以對對方加以肯定,而對于不好的點,我們也可以與對方溝通如何將其做得更好。直接否定他人往往很容易就打擊到對方,比如在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中,許多時候其實我們容易對于孩子的一些行為感到不理解,我們可能會覺得孩子很難按照我們所教所期待的去做好,但是對于這種情況,其實許多時候確實不是孩子的問題,因為成長也需要時間,更需要我們的耐心陪伴和教導。
所以,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學習的很多,但包容和理解也是我們與孩子需要去共同學習好、掌握好的一門課程,對于生活中一些情況的包容理解,其實也是我們個人的做事能力和思維能力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