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家長們應該都聽過這句話,所以在對于孩子們的教育而言,我們也會不是提到對于孩子的教育應該從興趣建立入手,這是因為我們一個人在對于一件事情感興趣時,往往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以這種興趣感為動力去引導自己更好地具備有做一件事情的自主積極性。那么對于孩子的興趣建立,我們又應該怎么做呢?我們在這里建議我們的家長們:以引導為主入手去開展對于孩子的興趣培養。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對于孩子的興趣建立,會選擇讓孩子直接去接觸我們所想讓孩子接觸的事物,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很容易忽略一個事情:雖然對于孩子自身而言,往往是比較容易對于一個新鮮事物產生興趣的,但是這種興趣是否能夠持續比較久,又是否會因為受一些因素影響而導致對于孩子的興趣建立產生負增長的影響,這是我們所不可預測的。所以,對于孩子的興趣建立,我們不能通過直接將這個興趣建立丟給孩子的方式去讓孩子建立興趣,因為興趣是一種自發產生的情緒,所以我們應該通過正確的方式來讓孩子真正主動產生這種情緒,這樣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孩子對于這種情緒的保持。
在興趣建立的引導上,我們應該具備正確的思維邏輯。首先我們可以通過讓孩子認知的方式了解這個事物,向孩子介紹這個事物及其特點。其次我們可以在孩子已經建立了對于這個事物具備基本認知的基礎上,再去讓孩子接觸事物,觀察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如果孩子有產生一些抵觸情緒,我們一定不能采用讓孩子接受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問題宜疏不宜堵。我們應該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產生這種抵觸情緒的來源,并對其進行分析,看看孩子的想法是否正確,然后和孩子就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溝通。如果孩子確實抵觸情緒較強且問題也真實存在,那么我們也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可以建議孩子再接觸看看,確實不喜歡的情況下我們也要考慮改變孩子這個興趣建立方向。
從引導入手,是為孩子自主建立興趣面,如果我們直接安排,那么這對于孩子而言更像是生活中的一個任務,而感興趣是一種自發的情緒,自主建立的興趣更有利于孩子后期對于這一事物感興趣的保持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