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的熱度關鍵詞,一定少不了“減負”。對于減負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來教育局確實在很認真地做著,也是一次對于孩子們當前學習壓力的承認。在此之前,其實有不少的孩子都常常聽到這樣的話:“孩子們能有什么壓力,在當前的年紀里就只需要做好學習就可以了,又不像我們家長,還需要頂著生活的壓力”。這是一些家長對自己孩子在學習上的狀態認識。而對于這個現象,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并不少見,甚至可以說是常見,因為有許多家長,在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時,其實是很難真正全面地體會到孩子的壓力所在。
而對于家長們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面對生活、工作和家庭,其實可能還存在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壓力。但我們想說,其實對于孩子自身而言,在壓力抗爭方面,其實也并不比我們的家長們少,雖然對于大部分孩子而言,在一定年齡階段里的壓力因素可能是比較單一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習,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對于學習,孩子可能并不是一個單方面的壓力,因為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有來自家長們的期許,還有來自老師們的盼望,而最大的體現是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這個是孩子們面對壓力的首要來源,也是許多壓力情緒的引發因素。
而在教育局開始實行減壓政策后,我們也看到我們的家長們越來越關心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這是非常好的,因為其實我們在此前的許多文章中都有提過孩子們心理健康對于孩子們未來的影響,因為對于孩子的未來,雖然把學習這件事情做好能夠幫助孩子在未來擁有許多機會,但是我們也要承認,孩子們想要在未來擁有一個好生活,其實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對于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有著不一般的影響。所以今天,我們想在這里認真地和我們的家長們討論一下:如何幫助孩子們建立好的抗壓力心態系統。
在前期我們也和不少家長們進行了溝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聽到了許多聲音,這里面有兩種比較典型的說法,第一種家長認為:想要幫助孩子建立好的抗壓能力,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多夸夸孩子就好了。第二種家長認為:如果希望孩子擁有好的抗壓能力,那么日常對于孩子的打擊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自己多打擊孩子,這樣孩子在未來遇到問題時才能夠以比較沉著冷靜的心態去應對。聽起來好像這兩種說法都沒有太大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我們對于孩子的每一部分教育,其實都可能對于孩子在其他方面產生一些影響,而不管我們采用以上哪種方式去教導孩子、幫助孩子培養抗壓能力,其實都是從比較極端的角度出發,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響,所以這兩種方式其實都不是非常好的方式。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既然這兩個角度都具備有一定道理,而我們也能夠看出來兩種方式的極端態度,那么我們是不是能夠將這兩種方式結合起來呢?
所以,對于孩子們的抗壓能力建設,其實到了這里我們就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思考眉目了。綜合起來思考,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對于孩子的抗壓能力建設,最終還是需要從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去全面思考。所以對于孩子們的抗壓能力建設,我們可以總結為:對于孩子而言,一定是要有打擊的存在,因為只有讓孩子們經歷了打擊這件事情,孩子們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壓力”,但是在壓力施加的過程中,我們建議家長們一般也不需要刻意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因為對于孩子們的日常來說,其實本來就具備有一定的壓力。而在感受到壓力后,我們的家長們需要做什么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要引導孩子“釋放壓力”。一收一放,這樣孩子們也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過程。當然這個引導的過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好的引導能夠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思維,這個是我們此前也曾經提過的。我們的家長們在幫助孩子“釋放壓力”的過程中需要做的,不應該僅僅只有引導孩子釋放壓力,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孩子思考自己應該如何做好對于壓力的面對、分析和解決,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向。
所以,對于孩子們的壓力應對,首先家長們應該對孩子自身面對壓力這件事情給予肯定,其次我們需要認識到對于孩子的抗壓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進一步地根據孩子實際情況去分析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抗壓能力,這個過程中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溝通,加強和孩子的溝通,也能夠讓我們在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道路上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