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彩開頭六法:
1.引名句,起點高遠。
(1)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的確好問,也很會問。他這一問可謂一問問千古。多少年來,有多少人在這個問題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價后作出了人生最終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卻如每個人的臉一樣,各不相同。
西施說:“愛情是工具。……” (《問世間情為何物》)
(2)美學大師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今天,受這位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者啟發,我想說:“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對于我們的腦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許多時候,我們都迷惑于問題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選擇路口,怎樣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團,往往舉棋不定,左右亂傾,這時,就有換個角度考慮的必要,這樣會給你帶來更多成功的機會。(《旋轉這只萬花筒》)
(3)古人云:“仁者樂山,知者樂水。”樂山之挺拔峻秀,樂水之輕盈靈動。無怪乎一條青溪會引來諸如李白杜甫的駐足凝視,會令眾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騷客甘愿在此了卻一生,不原再“誤入塵網中”。(《水的聯想。1》)
2.借書信,平中見奇。
(1)尊敬的孔子老爺爺:
你好!我是你的一個普通子孫,相隔數千年后斗膽寫信打擾你,不僅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問候,而且懷著幾個難解的問題急待你的指教。 (《給孔子的一封信》)
(2)可惡的標準答案:
看到你,我實在是義憤填膺。所以,在憤怒火焰的驅使下,我寫了這封信來聲討你。答案本是豐富多彩的,可是你卻偏偏要戴上“標準”這頂帽子。要知道,就因為“標準”二字,發生了無數的悲劇。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狀:(《給“標準答案”的一封信》)
(3) 屈公:
悠悠數千載,安然無恙乎?
每每拜讀大作,或佇立案頭,或觀龍舟競渡,粽投魚腹,不勝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為您的結局或曰“下場”抱憾。以您的文韜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幾人與您匹敵,何苦為了區區一個楚王,輕擲千鈞之身呢?(《諫屈原書》)
3. 作排比,造勢磅礴。
(1)種子沖破巖層的禁錮,迎向光明;
雄鷹穿過風暴的阻遏,飛向云霄;
駿馬突破級繩的束縛,奔馳原野;
海燕則沖向更猛烈的暴風雨。(《擺脫束縛》)
(2)蜜蜂羨慕雄鷹能夠搏擊藍天自由翱翔,卻沒有意識到自己能傳播花粉使大自然五彩繽紛,果實累累;沙礫羨慕碧玉青翠欲滴價值可觀,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終能成就平坦大道和萬丈高樓;丑小鴨羨慕白天鵝潔白無暇萬般美麗,卻不知道自己正煥發出獨特的風采。(《是金子,總會閃光》)
(3)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
落落余輝,我擁一縷最暖的;
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
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
茫茫人海,我要選擇哪一種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心靈歸屬何方》)
4、趣擬人,別開生面。
(1)“砰!”隨著一聲錘子的敲打聲,問號先生清了清嗓子說,“時空討論會現在正式開始,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什么才是美’,請各位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學者們積極發言。” (《什么才是美》)
(2)你這跳躍的精靈,歡快地奔跑著,從遠方緩緩地流過來,帶著無盡的故事,流入我的腦海,哦,水啊,我看到了,看到了你曾經的過去。(《水的聯想》2)
(3)春風來了,蒲公英媽媽便放開了孩子的手,讓它們隨著風兒去尋找自己的生存之地。
這么一粒種子,離開了母親之后,毅然地去選擇適于自己生長的土地。它隨著風兒來到了一個花圃,“這里爭芳斗艷的太多,我不喜歡。”它逃似的走開了。(《一粒種子》)
5、巧設問,發人深思。
(1)是什么,來得悄無聲息,走得不留痕跡,卻激起所有色彩的輕舞飛揚?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跡,來得悄無聲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傾情歌唱?
是什么,輕輕地來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獲的季節留下飄垂的金黃?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輕輕地來了,為沉寂的大地紡出潔白的夢想?:
哲人對著藍天微笑:“是時間。”
孩童握著風箏拍手:“是風。”’;
流浪者說:“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個夢。” (《擁有答案的幸福》)
(2)有這樣一道選擇題:父母離異,你選爸爸還是選媽媽?
有這樣一道選擇題:妻兒同時落水,你選妻子還是選孩子?
有這樣一道選擇題:路人被搶,你選見義勇為還是選安份守己?
……
人生或許可以比為一份試卷,它有大量的選擇題,但不可不選并且還不以分數計算。有時,A或B你都不想放棄,但它無疑是一道單選題,它告訴你:你必須學會放棄。(《學會放棄》)
6、用對偶,嚴謹整齊。
(1)鳥在飛,云在走,天地自悠悠;
風在吹,人在走,彼岸響風鈴。
有一種美麗,叫目不勝收,有一種感覺,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種幸福叫有你相伴,共擊長空,盡顯風采。(《響起,彼岸的風鈴》)
(2)活著真叫累,有人這么感慨。
活著真叫苦,有人這么喟嘆。
活著真的輕松快樂,我卻喜歡這樣對生活箢結。是我的累顏比別人少嗎?不是,因為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充滿了四個字:清點生活。(《清點生活》)
(3)時光的呼吸,吹出歷史悠遠的蕭聲;
輕風的手指,撥響扣人心弦的音響。
冥冥中,一種清新而溫暖的氣息,透過煙鎖重樓的朦朧,羽化為感動者清澈的淚。
選一個多雨的夜,獨啜清茶,靜聽天籟(《靜聽天籟》)
★ 精彩開頭的口訣:
解題鋪陳明中心 開門見山點話題
引用名言現文采 巧用詩歌顯詩意
故事寓言倍新鮮 排比反復鋪文氣
設問開篇無沿邊 對比映襯突重點
欲揚先抑開胃口 抒情議論氣不凡
環境描寫托氣氛 歌詞開頭徹云際
倒敘開頭吸讀者 新穎動人切題體
二、精彩結尾十式:
1.點睛式
用簡潔或富有哲理的語句歸納總結,揭示中心,點明意義;或議論收束,突出主旨。
如2005年高考某考生優秀作文《在細微中體味博大》結尾——書法、繪畫、音樂這些細微的元素,構成了氣勢恢宏的中華五千年的博大文化。這種博大不是我們把細微的元素一一羅列出來所能涵蓋的,我們需要進行文化的苦旅,在一枝一葉中品味文化的精彩,接受中華文化的洗禮和熏陶,使自身在人格上得到充實、磨煉和升華!這些作文的結尾都用非常簡潔或者是深含哲理意味的語言來點明題旨,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強了論證力度,也增加了論證結構的完整性。
2.升華式
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作者這樣結尾:
綜上所述,忙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充實,但是我們的忙應有張有弛,這樣,才能保證生活的質量,人人都能忙出效率,忙出成果,從而帶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者將張弛之道的效果,由個人而延及國家、人民,使文意豐富深化,自然升華了主旨。
3.照應式
結尾照應文題,或照應開頭,前后呼應,血脈貫通。照應式又可按具體表達方式分為兩種。①照應文題。2003年高考滿分作文《勿以好惡論斷之》結尾——勿以好惡論斷之,也許你會發現,狗尾草也會開出美麗的花!結尾點題,文題照應,形成結構上的對稱美,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緊扣題目,點明論點,收束有力。
②照應開頭。如2005年高考佳作《別人的風景你的夢》開頭引用了卞之琳的《斷章》一詩,文章的結尾——記著,只有你裝飾了別人的風景,別人才會裝飾你的夢;你若想要別人來裝飾你的夢,那么你要學會去裝飾別人的風景。因為,這世界本就是和諧的一體,雙贏的存在。此處結尾與開頭遙相呼應,結構嚴謹。
4.引用式
用名言、俗語、警句、歌詞和詩文結尾,收束有力,余音繞梁。2003年高考某考生優秀作文《不可靠,不可不靠》結尾——最后,“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們應避免的只是對它們的濫用和誤用”。笛卡爾也告訴我們在認知事物時,應謹慎地基于理智,輔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親疏遠近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發揮正面的作用。結尾引用了笛卡爾的名言,既是對前文的歸納總結,又進一步論證了論點,不僅同開頭緊密照應,而且還水到渠成地點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名言、警句、俗語等結尾,不僅是對文章整體上的一種提升,而且使得文章的哲理性加強,耐人尋味。
5.排比式
這樣的結尾在內容上能照應前文,但又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有深化主旨的作用,更兼語意親切感人,語句富有節奏韻律,能使閱卷者擊節稱嘆。如:忙碌的身影,也已為現代化建設加瓦添磚;
忙碌的身影,也曾讓世界為你感動吶喊;
忙碌的身影,也向關懷你的人傾訴愛的呼喚!
作者有意將三個排比句獨立成行,強化了結尾的意圖,給閱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設問、抒情式
設問結尾,發人深思。2005年高考佳作《米盧與孔明》結尾——為何千年的文化積淀卻讓我們越發功利與目光短淺?為何我們在現代社會里沐浴著文明,卻在心中滋長著狹隘?米盧與孔明,我們的對待又為何如此不公?我們是否也應該重新審視,該怎樣對待忘記與銘記?某考生高考佳作《人生也是一張答卷》結尾——在人生這張大考卷上,問題看似簡單,答案看似豐富多彩,但真要交出一份滿意的答案,遠非想象中那么簡單。你會如何作答呢?文章的結尾采用設問的方式,不僅引起人們的深思,還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染力,達到了較好的結尾效果。 7.抒情式
結尾抒情,能表達作者的情感,表明觀點、態度,引起讀者的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2005年高考佳作《永遠的蘇武》結尾——
壯哉,那永遠的蘇武!偉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記!奇哉,那驚天動地的銘記!雄哉,那一段忘記與銘記的千載頌歌!啊,我們永遠的蘇武!
以“壯哉”“偉哉”“奇哉”“雄哉”表達對蘇武的敬仰贊美之情,有感染力。
2005年高考佳作《平凡成就偉大》結尾——
大地無語,那青松、鮮花、小草和浪花都在向我們招手,我們應時刻銘記:平凡也可成就偉大。
8.對比式
對比式結尾能在鮮明的對比中彰顯文章主題。
2002年高考佳作《與永恒拔河》結尾——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選擇個人的榮辱得失,但更有人選擇個性的無礙釋放、國家的繁榮太平、民族的堅貞氣節。而往往是后面這些人,托起了生命的天平,緊握永恒的繩索,在生命與永恒的拔河中,探索永恒的答案。
9.反復式
相同語句反復出現,一唱三嘆,回腸蕩氣。
2005年高考佳作《一路同行》結尾——
忘記與銘記一路同行,帶來的是生活贈予的閱歷和經驗;忘記與銘記一路同行,帶來的是人生美麗的收獲和付出;忘記與銘記一路同行,這一路我們感到快樂和幸福!
10.后記式
結尾以后記的形式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來傾訴情感,既文采飛揚,又顯得含蓄而富有哲理。
如《那魚那鷹那人》后記——
魚,終究離不開給予它生命之源的水。
鷹,終究離不開給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
我,始終逃離不了父母和親人朋友們用愛心編織而成的幸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