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調節,這個概念可能我們更多時候見于一些生物學上的人體系統中,一般我們是用來指在我們的身體在面對一定的外界影響或是自身一些情況轉變時,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所產生的一定影響后,我們的身體健康系統對于這種變化進行一個自我調節的過程,即不借助外界力量來幫助自己將身體健康狀態改變回原本平衡狀態的過程。但其實這個詞對于我們而言,應該是具有比較廣的適用性的。
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一些事情時,我們可能會發現這些事情對于自己可能產生了一定的阻礙時,那么我們就可以去想一些方法來幫助我們解決面前的困難,從而幫助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狀態去達到一個更好的平衡點,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我調節能力。通過我們上面的這一段話,相信家長孩子們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自我調節能力對于我們而言的重要性了。那么其實我們也說自我調節能力可以是針對多方面的,比如我們所說的健康自我調節能力,也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都不是我們今天想和家長孩子們來討論的。
我們今天想和家長孩子們來談一談,關于自我調節能力在學習方面,其實也是具備有一定的適用性的,并且這份自我調節能力如果孩子們能夠掌握得比較好,那么將可能對于孩子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我們應該在清楚一件事情對于我們的影響后,再去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去做這件事情,又應該如何去做才能夠幫助我們將這件事情完成得比較好。而從我們上面對于自我調節能力在其他方面的影響來順推到對于孩子們在學習方面上的影響,我們其實也可以這樣理解:在我們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們面對學習,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對于學習方面做到游刃有余,大部分孩子不可避免在學習上會遇到一些挫折、困難的時候,那么并不是每一次我們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很及時地獲得來自老師、家長或是同學等的外力幫助,那么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自己去很好地籌劃好自己應該如何解決這件事情,從而幫助自己更好地去做好學習。所以對于孩子們而言,掌握好學習方面的自我調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來我們來詳細講一講關于我們的孩子們在學習中可能需要運用到自我調節能力,并且我們如何更好地去幫助孩子培養這種自我調節能力并適應等方面。
在學習上,從古至今我們在這一方面一般會強調兩個影響因素:天賦和努力。有人會認為擁有了天賦可能就可以在學習上高枕無憂,但是歷史也告訴我們并非如此,方仲永便是最好的例子。擔憂并非每一個人都具有較高的天賦,所以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幫助自己更好地將這份缺失的天賦補充起來,而我們在努力的過程中,可能會遇上一些時候,我們會產生一些迷茫的想法,又或是可能以我們的能力而言對于一些問題是不那么容易解決的,那么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借助我們自身的自我調節能力去幫助自己比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而對于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其實最為主要的方面還是思維的培養,準確說應該是獨立思維的鍛煉。因為這其實是我們的孩子們在面對困難時的思維方式體現,比如對于自我調節能力較差的孩子們而言,可能更多時候就會在遇到困難時,第一反應是“誰可以幫助我”,而獨立思維較強的孩子則是“我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首先第一步應該培養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的思維角度轉變,這個是要循序漸進的,而不是一步到位。我們第一步應該是培養孩子思考“我是否能夠獨立解決”,這并不是一定要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只是要讓孩子知道在遇到問題時,首先要思考自我解決方案。之后我們才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思考“我可以如何解決”,再到后面,我們慢慢地引導孩子思考“我可以通過哪些渠道去找到方法來幫助我解決自己目前這個問題”。慢慢地,當孩子養成了這樣的思維方式后,那么孩子也就會慢慢習慣這樣的思維路線,并且在這個摸索的過程中積攢一些經驗,也是非常有利于后期成長的。
所以,對于孩子們而言,在學習方面養成自我調節能力很重要,但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需要我們具備有耐心去一步步努力的,堅持非常重要,我們也要學會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個途徑去幫助自己更好地完成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