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專注力的提高是家長們經常關注的一個話題,不少孩子在學習中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時容易開小差,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怎么解決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專注力的水平決定了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和思維力的水平。而且專注力和注意力不同,專注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養,是一個持續且堅持的狀態。
那么影響專注力的因素有哪些?
簡單概括就是:一、事物本身對我們的吸引程度;二、自身與他人在互動中的聯結能力;三、自身身體狀態以及情緒狀態;四、自身的意志表現。
事物對我們的吸引程度會影響我們對該事物的專注性,感興趣的事物會讓人沉浸在里面,只有我們對一件事感興趣才會愿意花費心思和時間精力,而且感興趣才能讓人有動力。只有目標能產生動力,無論目標是成就或金錢,目標是驅動。人的潛能是無限的,目標能讓人激發潛能。如果孩子專注力不夠,可以看看孩子是否有明確的目標。在生活中發現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并加以培養,在學習上盡量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學習。
自身與他人在互動中的聯結能力又可以稱為互動專注力。互動專注力除了先天的病理性,還會受環境的影響。大多數孩子的互動專注力不夠往往與家庭氛圍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相關。如果父母總是奚落孩子,否定孩子的能力,那么孩子就會產生自卑心理,漸漸關閉與外界交流的通道。而且現在職場壓力大,家長忙于工作,對孩子疏于管理,比如孩子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告訴孩子自己沒空,正在忙,讓孩子去找爸爸。當孩子打給爸爸,得到的也是這個一模一樣的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不想跟父母互動,被冷落和不被重視,讓孩子對待事情會不想認真,自身專注力就會受到影響。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多給孩子回應,高品質陪伴孩子,肯定孩子的能力,有空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游玩,讓孩子親近自然,增強孩子的互動感。
自身身體狀態和情緒的好壞也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人在身體健康,精神充足的條件下,才會有干勁。而且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做什么事情都會有厭倦心理,那又怎么會集中注意力呢。家長在保障孩子平時飲食營養攝入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況。
自身意志力是提高專注力的關鍵。自身意志力強的人是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的,意志力就像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幫助人們與困難和懶惰松懈做斗爭,幫助人們校正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做事情不要輕易半途而廢。
提高專注力在于生活的點點滴滴,在于自身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