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教學法是由保加利亞精神病療法心理學家喬治·洛扎諾夫也叫格奧爾基·洛扎諾夫(Georgi Lozanov)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創的,以后由東歐各國傳到蘇聯、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等國,近年,被介紹到我國。洛扎諾夫給暗示教學法下的定義是:“創造高度的動機,建立激發個人潛力的心理傾向,從學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這個角度出發,在學習交流過程中,力求把各種無意識結合起來?!?/P> 暗示教學,就是對教學環境進行精心的設計,用暗示、聯想、練習和音樂等各種綜合方式建立起無意識的心理傾向,創造高度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獲得更好的效果。其理論依據的要點有: (1)環境是暗示住處的重要而廣泛的發源地; (2)人的可暗示性; (3)人腦活動的整體觀; (4)創造力的假消極狀態最易增強記憶,擴大知識,發展智力; (5)充分的自我發展,是人最根本的固有需要之一; (6)不愉快的事情往往不經意識就為知覺所抵制。 貫徹此法有五個原則: (1)學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緊張; (2)情感調節理智,無意識調節有意識; (3)設置情境,采用交際性練習,短期內學習大量教材; (4)借助母語翻譯對比外語; (5)師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據稱,該方法對所有年齡的人,效果都非常好,目前,許多國家在研究和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