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長都會出于對孩子的寵愛,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得好,又不放心孩子的能力,于是干脆以自己的選擇來位孩子代勞,孩子沒有什么自主決定的權利,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觀念中就會認為自己的選擇總 沒有別人的好,凡事都有父母決定好了,要就不愛思考了,沒有主見了。
做事有主見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很多父母會誤認為孩子只有長大懂事以后才會有自己的主見,殊不知有主見的孩子需要從小培養的。幾歲到十幾歲的孩子往往都以自我為中心,家長如果不能體察孩子的內心世界,不注重尊重他們的自主要求,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為他們規定的學習和生活模式,孩子的依賴性就會越來越強,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很可能成為一個優柔寡斷的,遇到事情沒有主見的人。
培養孩子有主見不是讓孩子不聽勸告,一意孤行,而是希望孩子在面臨選擇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或減少成長過程中那些不必要的損失或失敗。
要想培養孩子有主見的個性,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多自己做主的機會。在不影響孩子飲食均勻的情況下,父母可以讓孩子選擇吃什么東西,沒有必要非要孩子吃什么。在穿和玩的方面,家長也可以開明些,不少孩子在玩游戲時,并不像讓成人教會他們游戲的規則,更愿意自己決定游戲的方式,并體驗到其中的樂趣。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玩具和玩的方法,這樣做可以極大滿足孩子的自主意識,幫助他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孩子做事缺乏主見,通常與家長缺乏孩子的溝通是分不開的,所以家長要注意尊重孩子的要求,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愿望的機會,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
讓孩子有主見并不是鼓勵孩子盲目去做事情,而是讓孩子在掌握事情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再去做事情。因此,在孩子進行重大決定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收集自來,了解熟悉各選項,這有助于孩子進行科學選擇。如果孩子平時自主性差,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找出孩子的弊端,最后了解孩子做出選擇的動機。如果孩子平時很有主見,父母可以讓孩子自主完成選擇。不同年齡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自主能力,家長這種把關的尺度也應該不一樣。
一個不懂拒絕孩子別人的孩子,在別人眼中是沒有想法的,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父母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