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衛生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卻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家長們也有這樣的感受,不管孩子的相貌如何,如果孩子干凈整潔地出現在大家面前,父母會感到很驕傲;但如果孩子干凈整潔地出現在大家面前,父母感到很驕傲;但如果孩子邋里邋遢,身上發著異味,父母肯定會感覺特別沒面子。
其實,很多家長更多的關心的不是面子問題,而是孩子的健康問題,每個家長都知道,不講衛生的孩子更容易生病,肚子疼、長蛀蟲,容易感冒。
所以,對于不干凈整潔的儀表不僅能體現一個人的精神面貌,還會讓人自己充滿自信。因此,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不講衛生,儀表不整潔,是沒有出息的表現。
如果孩子還是不為道理所動,不為批評所動,不為懲罰所動,媽媽要放棄這些老套的方法,根據孩子的特點,對癥下藥了。
如果孩子有不講衛生的壞毛病,父母可以找孩子心情好的一天,為孩子訂上一個規則,如不洗手就不能吃飯,不刷牙也不能吃飯,不洗澡也不能上床睡覺。
在訂立這個規則時,必須要征得孩子的同意。當然,在規則執行的前期,孩子肯定會擺出反對意見和進行反抗,媽媽這時一定要堅定立場,否則這個規則很容易對這些不聽話的小家伙失去作用。
孩子不講衛生,愛拉肚子,愛生蛀蟲,如果多次提醒,批評,孩子就是不改的話,這時,媽媽就可以借助醫生來教育孩子。
孩子不講衛生,不愛洗澡,媽媽不要著急。不洗澡的結果是味道難聞,也許父母提醒也沒有用,但是別人聞了也必定會遠離他。當他身邊的朋友、同學都因為她身上的氣味不愿與必定會遠離他。當他身邊的朋友、同學都因為她身上的氣味不愿與他接近時,他自然會尋找原因,反省自己,這時媽媽再告訴她原因,他就會更加重視了。
媽媽還可以讓他周圍的朋友,同學做不愛干凈的孩子的工作。因為每個孩子都重視他的“圈子”里的人對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