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將改變以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離,課程內容與崗位實際脫離的狀況,適應學生就業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課改后的課程劃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校本課程和畢業實習環節。公共基礎課程包括德育、語文、英語、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與健康等必修課程,課時數不低于總課時數的35%。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基礎的、公共的、對職業崗位群素質形成起導向性作用的專業公共課程以及針對職業崗位、具有典型職業特征、對職業能力形成起重要作用的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畢業實習環節課時數不低于總課時數的50%。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設的特色課程,課時數不超過總課時的15%。
市教委規定,職業學校的專業課程要按照工作過程的實際需要來設計課程,課程內容突出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和新方法;要以典型產品或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或情境模擬的實踐過程中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形成職業能力;要將職業資格標準納入課程標準和考核標準,實現職業資格培訓和專業教學的融合。
課改后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過程和全面發展。對學生的學業考核評價將注重過程性、綜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