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母親都希望自已的孩子成才,都盡其所能教育自已的孩子,然而為什么有的孩子能出類拔萃,而有的孩子卻非常平庸?同樣是孩子,差別為什么如此之大?
其實,造成差別的原因很簡單——是否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每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基楉特,曾把父母不宜對孩子講的語言歸為十大類:1、不要威脅,如“我再也不想帶你了,你給我滾開把!”2、不要哀求,如“我的小祖宗,我求求你,好不好?”3、不要許愿,如“假如你考了100分,我就......”4、不要抱怨,如“你這不爭氣的孩子,真叫人傷心透了!”6、不要惡語,如“你這個大笨蛋!”7、不要侮辱,如“你真是個沒用的廢物!”8、不要壓抑,如“閉嘴,不許說話!”10、不要強迫,如“我說不行,就是不行!”對照以上十類錯誤的教育語言,你是否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已的身影呢?
千萬不要覺得這只是要句話的問題,當這種語言成為你的要中固有教育手段時,更大的錯誤、甚至是極難挽回的錯誤往往及會發生了。例如,做家長的常常能在自已的孩子身上發現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他們卻最容易忽視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的這個缺點是怎么形成的呢?要知道,凡是有因必有果——有的家長抱怨孩子膽子太小,那么請你回想:孩子小的時候,你是否曾有大老虎、大貓等威脅性食物來恐嚇她,以便制止他的不聽話行為呢?有的家長抱怨孩子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嚴重,那么請你回想:當孩子剛學會做事,但做得不夠好時,你是否曾經用“笨蛋”、“木頭”等話語譏諷她呢?有的家長抱怨孩子不喜歡和自已溝通,甚至總是喜歡隱瞞事情真相那么請你回想:在孩子放錯誤的時候,你是否曾十分習慣用打 罵等強硬的方法去管教她呢?由以上幾點,我們不難看出,孩子任何要種個性與習慣的形成,都有其內在的根源所在,家長一句不經意的言語或要次無意識的舉動,都極有可能給孩子的為了帶來太多或好或壞的影響。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了:“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這個我是知道的。可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既不能打罵,也不能挖苦諷刺,更不能態度強硬,那難道要隨孩子的便不成?有效而科學的教育方法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教育孩子,既需要母親和孩子親密無間,又需要母親和孩子的錯誤思想、錯誤行為斗智斗勇。作為母親,作為和孩子最為親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