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的閱讀,大體而言應該可以說是在看故事,就好比在高山發現了金礦一樣,孩子們在書籍中發現故事后,也會感到喜悅。
閱讀完畢后,與孩子討論心得感想之前,可以讓孩子閉上雙眼暫時的沉思或做筆記等,把內容在腦海里做一番整理。
而讓這種喜悅家加倍的方法,就是把故事說給他人聽。把自己發現的故事傳達給別人,會讓孩子感受到“我可以給別人某種東西的成就感”,這也會讓閱讀的喜悅加倍。
就算是同樣的內容,隨著說話的人不同,對劇情的表達也會不相同,有些小朋友會以簡略的方式表達,有些小朋友則會以長而詳細的方式敘述。
當然,以長而詳細的方式敘述的孩子,也許起記憶力較強,但并不是具有很強的感想能力。因為長而詳細的敘述能力,其實是屬于記憶能力,并不算屬于感想的能力。
總之,在這個過程中,只要讀者能感受到喜悅即可。因此,媽媽不需要指正孩子故事是否有表達錯誤的地方,只要專心聆聽孩子的表達內容。
當還在在說故事的時候,應該注意孩子所說的故事順序以及因果關系是否正確。不過,就算孩子所說的故事順序以及因果關系不正確,也不需要指正孩子,只要以孩子是否充分了解為基礎點就好。
此時,如果可以把聲音根據所出現的人物和氣氛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就可以體驗到更有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