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母交流的時候,他們經常詢問我們,“要想讓孩子聽話,是不是先得高嗓門?”“要想聽孩子答應一聲,難道得求他們?”“是不是像壞了的錄音機一樣反反復復的說才行?”
如果說孩子根本聽不進父母的話,那么該怎么辦呢?父母真想讓孩子說話,就應該直接找孩子交談。不管在房間的另一邊或過道里大聲嚷嚷,而是到孩子所在的地方,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如果孩子太小,父母就應該蹲下身子,和孩子保持平視,甚至可以摸著孩子的頭話和他們對話。
父母希望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時,最好能給孩子具體而準確的指示。父母太多時候只是對孩子說:“你多用點心。”“你努力一下。”“加油。”“小心點。”“你到底什么時候才能長大呢?”“你就不能做得想個大孩子一樣嗎?”這些話其實并沒什么實際效果。父母需要更具體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要求,才能讓孩子更好理解并按照要求去做。
說話的時候幽默一些也是不錯的方法。父母幽默的話語會收到意向不到的效果,和大聲嚷嚷著重復二三十次相同內容的方法比較,這是多么新鮮有效的方法。父母肯定想象不到讓孩子聽話還可以使用幽默的方式。其實,父母因為忙,有不想讓孩子為所欲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逐漸變成了時時命令的形式也是不能不理解的。
孩子天性好動,愛玩,這也是孩子的可愛之處。看奧小孩子晃晃悠悠學走路的樣子,大人哪有不哈哈大笑的?在還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時地運用幽默,會給孩子更輕松的氛圍,拉近孩子和我們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