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了小學,就開始厭煩父母過多地干涉,而需要有自己獨立思考和娛樂的空間。父母因為過多的關心和好奇非要干涉孩子的生活,最后只能成為一種“不健康的偷窺。”
雖然父母希望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行為就是對孩子自律能力的一種否定和不尊重。孩子從學校回到家,媽媽們不要著急詢問孩子一天的生活,而是給他們一定的喘息時間。這樣不等媽媽問,孩子就會唧唧喳喳地講出來。如果說家長想要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外面做什么,就不要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而是越具體的問題越好。比如,問孩子“今天過得怎么樣”就不如問“今天在學校吃的是什么?”而且在孩子講述的時候,父母應該把避免插話或說的太多,應該保持安靜,平和,直到孩子把話說完為止,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只是希望你能好好長大。”“無論何時,我都站在你這一邊”“無論你要作出什么決定,爸爸媽媽都是你最要好的朋友。”
除此以外,也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相信你能做得好,不管要做何種選擇,都不要為取悅別人,而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感受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