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時時刻刻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生氣的時候,一邊大聲訓斥著,一邊說狠話的父母,如果以后還想恢復自己的形象,那最好就是先改變自己,因為一旦有過類似的情況,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很難重塑形象了。“父母是孩子言行的老師”,這話一點也不假,所以不要隨隨便便地在孩子面前發火。另外,如果明白“什么都不如人和人的情誼重要”,就應該努力減少家人之間的沖突和爭吵,更不應該因為誰弄壞了玩具,誰又弄臟了衣服,誰把房間翻了天甚至水不小心打碎了杯子等瑣事,鬧得家人不得安寧。人的幸福在于生活本身,而不是某一物品。所以沒有必要為了某樣東西,給孩子心靈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孩子耍脾氣的時候,要盡量把重點放在安撫其情感上,父母總覺得“自己是對”的想法,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就很容易導致家庭的紛爭。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也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主張,這時也可能經常出現雙方意見不符的情況。家長不能因為孩子不贊同自己的想法或觀點發脾氣,或者因為孩子好勝而發生爭持時,父母也要跟著瞪眼爭吵起來。在孩子不能自控發火的時候,家長應該選擇有效的對策進行回應,不要說雜技的心情如何,自己的情感受到了怎樣的傷害等,而只有從孩子的行為上說明。
如果父母跟著孩子發火爭吵的話,那就沒有人能安撫孩子爭強好勝的心了,所以不管什么時候,也不管何種情況,父母都應該以安撫孩子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