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有的父母對孩子非常嚴厲,要求孩子能夠糾正所以的缺點和錯誤。這樣做只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孩子事事都順著家長,長大以后,也變得沒有主見,缺乏創造力,做事情很被動,還有一中是孩子奮力反抗家長,甚至出現離家出走這樣的極端行為。
中國的父母最大的教育問題就是不允許孩子犯錯,不能容忍孩子的缺點,對于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父母應當盡量寬容地對待孩子的缺點,并糾正其缺點,這對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有的父母認為只要好好學習才是正途,而孩子的那些興趣愛好都是不務正業,都成了孩子的缺點,讓她們處之而后快。
波波是個正在讀初中的孩子,他很喜歡畫畫,而且還在雜志上發表過一些插畫作品,但是面對高考的壓力,父母覺得她的不務正業會耽誤學業,所以再也不讓他參加任何繪畫比賽,甚至連學校組織的繪畫比賽都不讓他參加。為了讓孩子徹底打消畫畫的念頭,全心投入到學習支奴干,媽媽還將于波波所以關于繪畫方面的書籍都送給了別人,把她的一大本習作都燒了。而當波波抗議的時候,媽媽就不厭其煩地給解釋現在最重要的只有考試,畫畫這些都是不務正業,要將畫畫的時間都利用起來復習,才能考一個好學校。對此波波感到非常哭悶,但是也只能聽從媽媽的意見,不再畫畫,把畫畫的時間用于學習功課上。然而這并沒有讓她的學習效率提高,反而還不如以前的學習效果好了,因為他每次一翻開書本,就覺得很煩躁,而以前還可以用畫畫調劑一下。父母如果將孩子的興趣愛好當成缺點扼殺了,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這種重復單調的學習,讓孩子的精神得不到放松,如何能提起學習的興趣呢?還有的父母總是嫌棄孩子,對孩子諸多不滿。每次孩子沒有讓父母滿意,都會遭到父母的冷落和怠慢,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甚至會出現自暴自棄的現象。這些都是很多父母常犯的錯誤,因為他們不能放松下來看問題,不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孩子的缺點,也讓孩子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世界上頗具影響力的畫家畢加索有個開明的父親,她能獲得那么大的成就,和父親也有很大關系。畢加索從小就很有藝術天分,他做的剪紙惟妙惟肖,還經常畫出一些很有創意的作品,這些都讓左鄰右舍稱嘆不已,稱畢加索為天才,但是,這樣一個“天才“卻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她討厭上課,上課對于他來說簡直及是酷刑,他總是在上課的時候漫無邊際地幻想,或是看著窗外的大樹和小鳥,尤其是對于枯燥無味的算術,她更是深惡痛絕。她曾經和無奈地對父親說: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幾,我腦子里根本就沒去想。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集中自已的注意了,可就是辦不到。”而她也因此成了同學們捉弄的對象,他們喜歡跑到畢加索的課桌錢,逗他說:“畢加索,二加一等于幾?”而畢加索總是呆呆地看著他們,那些同學都哄堂大笑。做好,連老師都人物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沒發教,她經常在畢加索的父母面前,繪聲繪色地描繪畢加索癡呆的狀況,畢加索母親聽了后非常惱怒,覺得沒臉見人,漸漸地,鄰居們也不再贊嘆她的繪畫天賦了,而是私下議論說:“看看他那呆頭呆腦的樣子,就會畫幾幅畫有什么用呢?”盡管當時所有的人都覺得畢加索是個傻瓜,而且總是嘲笑她,但畢加索的父親仍然堅定不移地認為:孩子雖然讀書不行,但她很喲繪畫的天賦啊。于是他對兒子說:“不會算術并不代表你一無是處,你依然是個繪畫天才。”小畢加索看著父親堅毅的面孔,重要找回了一些自信。畢加索總是能毫不費力地畫出一些才換橫溢的圖畫,這也讓她漸漸忘記了自由功課方面的“無能”。但是,嘲諷卻并沒有因此而停息,反而更加猛烈。小畢加索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更不愛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而父親仍然每天堅持送兒子去上學,一到教室,父親就把畫筆和用作模特的死鴿放在課桌上。父親成了畢加索強有力的心靈依靠,讓她有了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最后終于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
每個人都有自已的個性,孩子也是一樣。他們都有屬于自已的與眾不同的特點,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安靜,而有的孩子卻活潑好動,有的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得很認真,而有的孩子卻顯得很貪玩,其實這些個性本身并沒有什么好壞之分,但是有的父母卻習慣給那些好動或是貪玩的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簽。人無完人,孩子都有著與生俱來的一些缺點,如果父母一味地不顧實際情況,只知道以惡言惡語、冷嘲熱諷對待孩子,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愈合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