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成績女生領先
于漪老師用“浩浩蕩蕩娘子軍”來形容現在中小學高分學生中女生扎堆的現象。最近出爐的一項上海地區“男生學業劣勢的現狀及原因分析報告”,在本市教育界產生了較大反響。在語文學科方面,字詞的積累和運用、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等四項指標,男生的平均得分均低于女生,而且隨著年級的遞增,這一差異不會呈縮減態勢。在英語的聽說讀寫等常規考試項目上,女生擁有明顯成績優勢,特別是在語法和閱讀方面,女生更是遙遙領先。更意外的是,對數學成績的統計表明,除了證明題男生略優于女生,其他在計算題、作圖題和填空題等項目上,也是女生要強過男生。
樂觀看待“陰盛陽衰”
有重點高中校長說,近十年來“陰盛陽衰”現象十分明顯,重點高中的男女生比例大致是女生略多于男生一兩個百分點,“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考高分的似乎總是女生多于男生,全國的中考和高考狀元,也是女生數量明顯超過男生。”負責此次男生學業劣勢調查的華東師大公共管理學院趙惠、劉濤兩位學者認為,僅僅將男女生的成績差異歸結為是自身性別差異造成的,這不是一種科學和負責的態度。西南大學教育學院專家李瑛表示,過去女生成績普遍低于男生,不一定是智力因素造成的,我們應當從社會不斷文明進步的角度樂觀地看待當今全國性的女生成績優于男生的現象。
挖掘男孩特有優勢
“重點高中甚至高校自主招生時,如果還是暗中以多招男生為出發點,這會是十分荒謬的。”李瑛認為,沒有必要去刻意研究或放大這一“不是問題的問題”,更不應該在考試題目的難度和區分度上人為地去“研究”或“營造”男生優于女生的局面。
然而,趙惠和劉濤兩位專家卻認為,把“男生成績始終處于劣勢”作為一種教育現象來研究,還是十分必要的,“當今的中小學教育體系可能未能充分挖掘出男孩的優勢來,比如,沒有認真分析和研究過男孩學習方式的特性;男孩的學習方式可能和當前的許多教育實踐存在錯誤匹配;為了確保男孩的教育質量,家長和學校需要承擔哪些責任;課堂教學中是否能找到對男孩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