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說“天才兒童”
在俄羅斯國家教育、健康與青少年社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西尼婭金娜看來,“天才兒童”并不是一個合適的稱謂,更準確地說,應該發掘“兒童的天分”,避免孩子心理受到過大壓力。
有些家長喜歡從孩子一上學開始就激勵孩子追求成功、名譽、在各種比賽中獲得勝利。“這本質上并不壞,但是不要忘了,你的責任不是展示孩子的成績,而是要注重他的長期發展。”西尼婭金娜說。
善于挖掘天分
“天分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可以開發,”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育學院資優研究生項目主任克朗伯格認為,環境因素很重要。具有特殊天分的孩子也有共同點,他們通常興趣廣泛,對世界、社會問題更加關注,幽默感也是他們的特點之一。
她提醒老師和家長,別忽略了一些特殊孩子的天分。有的孩子過度好動,有的孩子可能身體有一部分殘疾,有的孩子看上去總是有些稀奇古怪的念頭,不要輕易將他們定義為“壞孩子”或者“怪孩子”,可能,他們的腦袋里藏著美妙的火花。
尊重每種特長
在俄羅斯,“資優”的定義遠不局限于“學業優秀”。全俄資優兒童工作專業科研機構帶頭人扎伊采娃介紹,從1996年起,俄羅斯撥出國家專款,實施了資優兒童培養項目,旨在挖掘、支持資優兒童的個性發展。
全俄青少年詩人大賽、舞臺音樂演奏比賽、兒童音樂劇比賽、話劇表演、播音體驗、研究性閱讀指導、學科奧林匹克大賽……每年,超過50000名來自全俄各地在各個領域有天賦的孩子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盡情展示才華,挑戰自己。俄羅斯每年為那些在學習、運動、藝術等領域顯示出非凡才能的孩子舉辦超過1000個夏季專業興趣班、學習-鍛煉訓練、科研考察和創造力開發班。
“資優兒童教育工作的人員也要提高專業技能”,扎伊采娃強調。如今,俄羅斯7個聯邦區全部建立了專門的資優兒童工作科研機構,為其編訂教學材料,并對其發展進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