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孩子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害怕,就退縮。遇到難題,會害怕、退縮,遇到學習任務重了,也會害怕,退縮,自己的某一科目成績不理想,更是惠失去信心。這樣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好。這都是因為孩子害怕困難,意志不堅強,因此做事總是半途而廢。
這些在很多孩子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尤其是如今很多獨生子女,他們雖然很聰明,靈活,但缺乏吃苦的精神,有的甚至連自理能力都很差。我們想想,如果孩子在學習上沒有恒心,一遇到困難就托所,成績又怎么能提高呢?
孩子變成這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經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考試考得不理想,這些話會讓孩子更加膽怯。
有的孩子一旦遇到苦難,就對父母撒嬌,而父母也趕緊幫忙,不讓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難看,這樣做也只會加強孩子的依賴性,讓他們一遇到困難就想找父母解決,而不是試著自己解決。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有原則,不能因為孩子撒嬌、哭鬧,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遇到困難就退縮,而應該教孩子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當然,也不能人為地制造緊張、恐嚇的氣氛,我們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地教育孩子和引導孩子。
父母不能時時陪在孩子的身邊,很多困難都需要他們自己去解決,尤其是學習上的困難。因此,家長應當在平時的生活中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讓孩子能迎難而上,自己克服困難,最終獲得學習上的進步。
首先,父母要適當地讓孩子受點挫折,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時難以避免的,父母不要提前為孩子掃除障礙,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也不要可以繞道而行,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有意設置一些障礙,讓孩子自己去戰勝這些困難。這樣可以磨練孩子的意志。其次,要讓孩子明白,困難和挫折時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要教育孩子不要懼怕困難。讓孩子明白,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平坦就會有曲折,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在生活中經常半途而廢,畏懼困難,孩子就會跟著家長學習,如果父母能夠吃苦,能戰勝困難,并且還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言傳身教地讓孩子感受到克服困難的過程,這對培養孩子堅強樂觀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父母在這方面要好好地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