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午 ,蘇東坡去拜訪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正忙著做菜,把剛煮熟的魚端到禪房桌上,忽聽小和尚稟報:東坡先生來訪。和尚怕把吃魚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將魚和扣再一口罄中,急忙出門迎接客人。兩人同至禪房,分賓主坐下。小和尚獻茶,東坡喝茶之時,問道陣陣魚香,便對桌上反扣的罄望望,心中有數了,因為罄是和尚做事用的一種擊樂器,平日都是口朝上放著的,今日反扣著,必有奧妙。這時,老和尚說:“居室今日光臨敝剎不知有和見教?”東坡存心和老和尚開玩笑,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在下今日遇一難題,特來向長老求教。”老和尚連忙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豈敢豈敢。”蘇東坡笑了笑,說:“今日,一位友人除了一對聯,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在下一是對不出下聯,望長者不吝賜教。”老和尚不知是計,脫口而出:“居士才 高八斗,學富五車。今日為啥這樣健忘,這是一副老對聯,下聯應當是”積善人家慶有余。”東坡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既然長老明示‘罄慶有魚’我就來飽飽口福把!”說吧,隨手把桌子上反扣的罄翻過來。老和尚見秘密暴露,鬧了個大紅臉。
有一次,沙皇彼得大帝在樹林里碰到一個砍柴的農夫,彼得大帝問:“你家里有幾口人?”“我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人口不算多,錢夠花嗎?都花在什么地方?”“我的錢分三部分花:第一是還債,第二是放債,第三是扔到水里。”彼得大帝琢磨了好一會兒,也沒有搞明白是怎么回事。老頭兒就向他解釋:“還債是還父母的養育之恩,放債是養活兒子,扔到水里是把錢花在女兒身上。”彼得大帝說:“老頭兒,你的腦袋蠻聰明的。現在請你幫我走出森林,我找不到路了。”農夫說:“你自已會找到路的。先直走,然后向右拐,再向左,然后再向右。”彼得大帝說:“我記不住,還是你把我帶出森林把。”“可是,我沒有時間,你知道我們農民的時間是寶貴的。”“時間寶貴沒關系,我可以付給你錢。”“你現在就付我,我馬上帶你走。”他們坐上馬車,上路了,在路上彼得大帝問農夫:“你出過遠門嗎?”“到過一些地方。”“見過沙皇彼得大帝嗎”“沒見過,還真想見一見呢。”“現在等我們出了樹林,你就會看見沙皇了。”“那我怎么才能認出沙皇呢?”“所有的人都不戴帽子,只有沙皇一個人戴著帽子。”說著說著他們就走出了森林,路上的百姓看見彼得大帝,都趕緊把帽子摘下來。農夫瞪圓了眼睛,也沒找到沙皇,于是就問:“沙皇在哪里?”彼得大帝說:“沙皇在哪里?”彼得大帝說:“你看,只有我和你戴著帽子,那就是說,我們兩人中有一個死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