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班級,坐在同一教室,聽同一位老師講同一內容,但同學們對新課的理解和吸收水平卻有很大的差別。這是因為不同的同學聽課的起點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
有的同學聽課,上課匆匆忙忙打開教材,對新學的內容一無所知,聽課完全是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聽天由命,一節課下來有時聽懂了,有時似懂非懂,遇到知識猶如聽天書。所以,有點聽課都是有備而來的,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對所學的新課有了整體的了解,對新課要講什么,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聽起課來順利成章了。
預習時雖然不能把教材全部弄懂,但是只要努力總能弄懂一些。對自己弄懂的地方,我們才會產生興趣。雖然努力還會有些地方不懂,我們對他揮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在這種狀態下聽課,我們的注意力才會更加集中,思維才會更加主動。再經過老師的講解,指點,我們對知識的領會便會進入更高的境界。
預習也能使我們向深層次的問題考慮。有了預習這一環節做保障,課堂上我們學起來會很輕松,思維會更加活躍,不局限與老師的講的或書上的思路。我力求找出問題,想出自己的方法,這樣,不僅有利于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還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