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會的發展,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多,所以,孩子在父母心目中都成了掌上明珠,當孩子有需要求時,父母都會盡量地去滿足自己的孩子。有了這樣的習慣,很多孩子常常有命令的口吻使喚周圍的人,甚至是自己的長輩。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層次地思考,孩子怎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的幾種原因,有的孩子是從父母那里學會了命令別人的口吻;有些父母認為,在家里不用客氣,因此在家庭成員中常常用命令的口吻,這些在無形中都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也無形中讓孩子去命令他周圍的人。這樣的家庭中的孩子,自己就是中心,因此從來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作為家長是有責任來改變孩子這種不良習慣的。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變孩子的習慣。
父母在拒絕的時候,不僅明確表示自己的看法,還要給孩子講清拒絕的理由,雖然當時孩子一時時不會明白自己拒絕的理由,但時間的轉移,孩子最終還是能明白家長的良苦用心的。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有時擁有很多東西是沒有必要的。孩子有了許多東西,假如父母不能再給的話,可能就是一種傷害。
在平時的生活中,無論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父母都不能輕易地對孩子說拒絕,如果家長任意地拒絕,常常會使孩子的是非觀發生錯亂,嚴重影響孩子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并且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長要改變孩子命令人的壞習慣,父母首先要自己做好榜樣,從自己做起,在家中創造一種民主、禮貌、和諧的氣氛。當孩子在命令別人時,我們要告訴孩子,人和人之間要學會相互尊重,應該有禮貌,別人才會愿意和你交朋友,才愿意幫助你的。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孩子用命令的口吻說話,父母就要要求說法不能使用這種口氣,直到孩子改變這種壞習慣為止。我們作為家長,要隨時關注孩子的這些細節問題,如果這些處理不好的話,小問題就會發展成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