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吸收教訓,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我們要知道蘋果的滋味,我們只用親自品嘗后,才知道其中的味道,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吃一塹,長一智”。
好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家庭教育。在國外一些家庭中,孩子無論是犯了大錯還是小錯,都要受到一定的懲罰,比如不讓孩子在一段時間看電視,或者是幾天不容許和小朋友到外面玩耍。也就是你想做的事情,不讓你去做,讓孩子明白在他的行為所產生的后果中將會體驗對于錯。孩子在這種體驗中,明白了該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從而讓孩子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許多孩子在外面玩耍時,難免不犯錯誤,有時甚至會闖禍,許多父母的處理方式都會過于粗暴和簡單,結果小孩被父母整的死去活來。當然,我們為了避免孩子與鄰人起沖突,搞好人際關系,父母代替孩子道歉偶而也是有的。但是對于已經能夠分辨是非的孩子來說,做父母的應該盡量從旁邊教育和協助孩子,使孩子認識到錯誤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向受害者道歉,養成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任的習慣。這樣孩子以后就知道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檢點。同時,等孩子長大后與會勇于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作為父母,不要任何事情都去包辦,包括去包辦替孩子承認錯誤。
當孩子與孩子鬧矛盾時出現不愉快的事情時,父母雙方應該保持冷靜的態度,傾聽孩子的申訴,幫助孩子處理發生的事情,教導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必要時,可以把犯錯誤的雙反父母都叫到一起來,進行共同的教育,值得一提的是,不要只為了算賬而是冷靜友善,以共同合作教育雙方孩子為目的。要把孩子在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挫折和教訓當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筆財富,這樣才能真正地去激勵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