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認為聰明的,或者為了保持聰明的外觀而不肯用功的孩子,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孩子成長。
第一. 培養孩子的接受能力,選擇合適的語言表達方式和孩子討論“什么是聰明”澄清孩子對聰明的誤解。比如,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可以簡單地說“說文解字”“聰”就是耳朵聽到所有的聲音;明,就是眼睛像白天的太陽,夜晚的月亮一樣明亮,能看清萬事萬物。
第二. 培養孩子積極的歸因方式,引導孩子從聰明“自我陶醉”中擺脫出來,更加清醒地看到自己面臨的問題,理智地分析產生的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解決“聰明但不用功”的帽子自我陶醉。
第三. 即使孩子真的“智力超常”,也要幫助他們明白僅有“聰明”是不夠的。超常的智力僅僅意味著某一方面優勢而已,并不表明你就是“全才”。父母給了我你不呆不傻的“聰明”,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善于運用它的人,會給聰明插上用功的翅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人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