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教材,英語教師應該是可塑性最高的。我們應該具備多種應變能力,其中一項是教學反思能力(reflective competence)。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有多種智能,其中自我反省智能是指個體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并且有意識地運用所得信息去調試自己的學習、生活的能力。現代社會的迅速變革與發展,教材與教法的更新,使得“經驗”不再具有完全的可共享性。因此,反思是保證現代人有質量地學習、生活、工作和不斷前行的導航。而教學反思能力更是一個高素質的現代英語教師所應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但這種能力并非與生俱來或隨時間流逝自然提高的,它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培養和發展。但是長期以來,教師注重課堂教學,注重教學成績,而忽視課后反思,忽視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有效監督、評價,憑借自己的經驗進行簡單、重復的教學活動。認為只要完成了大綱所要求的內容,就達到了教學任務。或照搬他人經驗,但又不能凝練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或習慣用大部分時間來請專家、名人作報告,講授新觀念、新思想,或觀看優質錄像。但是,當教師變成學生時,只是在囤積專家給予的信息,而沒有進行自我反省、批判思考。這樣的教學是直覺的而非理性的,是例行的而非主動自覺的。雖然有些教師能進行簡單的課后反思,但大多內容簡單,并沒有深刻、全面的反思。這顯然是與新課改的精神不相符的,對于教師的成長、學生的學習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對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培養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學者的自我察覺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二、 反思的內容
(一)教學目標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確定某一階段具體的教學目標,當某一階段結束時,教師應通過多種測評方式來評價、考察學生這一目標是否實現。如果實現了,教師就可以進行成功經驗的反思,并把成功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成功經驗;否則,應反思失敗的原因,制定下一階段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資源的反思
教師作為一個教育者,應該明確自己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是教材,或學生的一些課堂生成、教師之間的交流、上級部門的培訓、各種媒體等等。教師應通過教學資源可利用性的反思,確定自己應充分利用哪些資源來促進自己的教學。
(三)教學內容的反思
教學內容的反思,可分成課前反思、課后反思及階段性反思。課前反思指的是教師在上每節課之前對前一節課所教內容的反思及聯系,建立適當的媒介,有利于促進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課后反思是指教師在每一節課后對所教內容學生掌握情況的回憶與反思。階段性反思是指教師在結束某一階段的學習時,對該階段所教內容、學生掌握情況進行反思。
(四)教學策略的反思
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學習策略、教學策略,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各種策略,然后反思其有效性,而后選取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策略。
(五)對自我教學能力的反思
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高低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發展,影響到學生是否能對其正確評價,能否對其學業好壞、成敗進行良好的歸納。教師也是如此,如果教師不能對自我教學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評價,那么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太高則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太低則容易導致自卑心理。如果對自我定位比較正確,就有可能以良好的心態進行教學。因此,對自我教學能力的反思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 培養反思能力的途徑
《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定義反思: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推廣到教學,反思能力是一種涉及批判性思維、選擇、策略和自我管理等相關方面的綜合能力,它是自我調節能力和元認知能力的重要體現。構成反思能力的因素有:反思意識、反思技能和反思毅力。這三方面因素是相互聯系、彼此作用的,意識決定技能的形成,毅力決定技能的執行,形成和執行的結果反過來又強化意識,三者之間是一個互動的循環過程。根據反思能力的三大構成因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教師的反思能力進行培養。
(一)教師應在自我評價教學能力中強化反思意識
“當個體對反思的作用有了正確的認識,并能在學習中自覺地運用反思以提高效果時,我們認為他具有反思意識。”反思能使教師及時診斷教學過程,審視和改正錯誤,優化已有認識,提高各方面合理性水平,而且能培養習慣性的反思行為。教師應對自己所教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對象、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教師可以問自己:我教了哪些內容,達到預期目標了嗎?運用了哪些教學方法、策略,哪些方法應改進?上課的情緒有沒有調整到最佳狀態?教師在不斷的自我反思與自我評價中才能趨于完善。
(二)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反思技能
英語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教學反思可以使他們少走彎路,縮短成熟期。在我們日常教學中,教學反思行為也總是斷斷續續地進行著,譬如,每節課后寫一些課后反思,但由于沒有系統歸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會遺忘,剩下只有一點模糊印象,即使有寫日記的習慣,但由于保管不便,無法上升為一定的理論或成果。而如今電腦的發展,網絡日志這一技術手段的出現給教師提高反思技能輸入了新鮮的血液,它為教師整體的反思與總結提供了一個實用的平臺。擁有網絡日志無需太多的技術成分,它是一個自動生成的網絡主頁,只要申請就可以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網絡空間,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日志的空間發表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的觀點,與他人分享與交流經驗,對知識進行構建,創建一個專門收集教師教學反思的網絡日志。這樣在歸納中進行教學反思,形成不同的反思技能。
(三)教師應在糾正錯誤中增強反思毅力
反思毅力會使教師持續周密地進行反思,發現與解釋自己的不足。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揭短”和“誘發痛苦”的行為。若缺乏毅力,即使反思技能再強,反思也難以順利進行。平時教師經常可以觀看優質課錄像,在市場也可以買到。但是我們可曾想過,運用視頻技術拍攝自己的教學實況,在校本培訓時,讓自己或其他教師評價自己的課,揭自己的短,發現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會發現當學習者旨在展示自己的教學經歷而非結論時,他們會在這一過程中積極反思、積極開拓,結合過去的經驗思考問題,把新觀點融入到思考中,把視頻技術應用到英語教師培養中。給自己錄像,觀看和分析自己的教學實況,可以置身于“反思自己的活動中”增強反思毅力。
四、 結束語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關鍵因素。反思不僅是為了回顧過去,用于主體性的自我識錯糾偏,還能提升認識與行為的層次,升華主體合理性水平,更重要的是能產生一種可以指明未來活動和行為的預見,可以讓學生獲得自主發展,教師獲得專業發展,讓我們的教師從“經驗型”向“反思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