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博文介紹了今年法國高考作文題,有讀者詢問:這樣的抽象的作文如何定量評分呢?我在昨天的博文中已經(jīng)介紹過,法國作文題目雖然充滿哲理,考生有充分發(fā)揮的空間,但是作文本身有固定的程式,所以評分就要看考生是不是在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給出了令判卷老師滿意的答案。這里以理科作文題“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謬(Est-il absurde de désirer l'impossible )?”為例來說明一下評分標準。
我舉這個例子,是因為這是昨天法國作文題中最受歡迎的題目之一,估計有超過70%的理科考生都選擇了這個題。評判老師在閱卷時,要看文章的結構是否包含了下述幾個方面:(1)作文題所述概念的解釋;(2)對作文題中心思想的正確理解,是否走題;(3)是否引用了經(jīng)典作家的論述;(4)文章是否層次分明,環(huán)環(huán)相扣(符合邏輯);(5)結論。
法國哲學作文第一件事就是概念解釋。具體到這道題,要解釋的主要有關概念包括“欲望”(désir)、“需求”(besoin)、“意愿”(volonté)、“理性”(raison)、“幸福”(bonheur),特別要解釋清楚“欲望”與“需求”、“意愿”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當然也需要解釋“不可能”(l'impossible)的含義,把它與“禁止”(l'interdit)區(qū)別開來。
在解釋了概念之后,需要用自己的話“點題”,詮釋這道作文題的含義。“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謬”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到人的理性與感性的相互關系問題,或者說主觀意愿與客觀條件的相互作用。這個環(huán)節(jié)很關鍵,如果把題目點偏了,那么接下來的論述難免會離題萬里了。
法國哲學作文最“八股”的部分也是最困難的就是引述經(jīng)典作家的有關論述,這對考生的知識面和平素的閱讀量是一個考驗。與“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謬”這個題目有關的論述有:柏拉圖(Platon)有關欲望與匱乏的論述、黑格爾(Hegel)有關激情與德行的論述、伊壁鳩魯(Epicurus)有關非自然、非必要的需求的論述,尤其是笛卡爾的那句“只求改變自己的欲望,不求改變世界的秩序”一定要提到,否則難免丟分了。
在引經(jīng)據(jù)典的基礎上,考生就可以自由發(fā)揮了,從正反兩方面來回答“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謬”這個問題,最好舉例說明。先從認為是“荒謬的”開始,不妨強調(diào)“不可能”的意思就是不可實現(xiàn),既然不可能實現(xiàn),而且明知不可實現(xiàn),還要“期盼”,是非理性的想法,無異于自尋煩惱。但是,在人的一生中只能期盼“可能的事情”顯然也是不合情理的,從這個角度看,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并不荒謬。如果只能期盼“合理”的事情,人類的欲望也就沒有意義了。欲望實際上是人類進步的發(fā)動機。
最后做個總結: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可能是荒謬的,但是這是人性,理性與感性的交織,感性的欲望為理性的發(fā)揚(科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與其說“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荒謬的”,不如說“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合理的”。
如果上述各點面面俱到,這就是一篇得分16分以上的作文(滿分20分),即“很好”(Très bien);如果論述大致完整可取,只是在概念定義、經(jīng)典引用上有所欠缺,那么可以得分14-16之間,即“好”(Bien);如果作文沒有跑題,只是論述不完整,那么得分可能在12-14之間,這叫“還算好”(Assez bien)。
【補記:正如樓下一位熟悉法國文化的網(wǎng)友所說,一般法國學生的哲學作文考試能夠拿到12分已經(jīng)值得去大大慶祝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