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女大學生的故事。出于保護的目的,我們隱去了她真實的姓名、專業和學校,改動了一些可能引起猜忌的真實的細節。
故事中的點滴是她的室友轉述給我們的,我們又找到了她的博客,女大學生將自己的生活一點一滴記錄下來,撥開文字表面炫耀、虛榮、辛酸、苦澀等情緒,這些真實的文字背后透出的是一種無法掩飾的現實的殘酷。
“為什么我周圍的人都那么土?跟他們說了一萬遍‘請叫我英文名’都改不過來。難道他們不知道外企都是叫英文名的嗎?也許他們壓根就沒想過能進外企,我又何必與他們一般見識?LISA、LISA請你開心起來,微笑的你最漂亮?!?
2003年10月5日
這是LISA的第一篇網絡日志,不久前她剛剛申請了MSN,看見別人的名字前有小 黃花一閃一閃,便立即摸索著為自己開通了空間。不落于人后是她的一貫信條。在用MSN前,她用過一段時間QQ,不過當聽說9位數QQ代表著“土人”時,她 立即丟棄了它,她不希望別人知道她是進了大學才接觸網絡,一如她不希望別人叫她的本名“李娟”。
李娟從山區農村考入
上海西南片某重點高校,是整個村子的驕傲。
村長親自挨家挨戶打欠條為她籌齊了5000元學費。沒有多余的路費讓父母相送,李娟獨自一人乘了三天三夜的火車來到上海。一路上她很少喝水,盡量減少去洗手間的次數,因為沒人幫她看包,盡管所謂的包只是一個樸素的上海牌旅行袋。
上海的美麗讓她眩目,她的美麗讓全班眩目。班上男生都說她長得酷似《我的父親母親》里的章子怡,清純健康,像一株兀自生長的綠色植物,與溫室花朵般的上海女孩有著完全不同的美。
李娟知道男生眼中的閃光,也知道自己的白汗衫布裙子很廉價,為了讓廉價看上去高貴,她一直抬頭挺胸。即使班長例行公事地問她要不要填“貧困生貸款申請表”時,她也抬頭挺胸地說不要。
為此她付出的代價是同時兼3份家教,每天5點下課,在食堂買個5毛錢的肉包子就趕去第一戶人家。晚上11點回到寢室已經熄燈,只能摸黑洗漱。不過她喜歡摸黑,這樣就不會被室友看見她用香皂洗完臉后,什么都不涂直接睡覺。
很快,李娟脫離出了寢室四人組———她有了“長期飯票”,是個“系草”級的男生,眉目俊秀、家庭小康。他們在一起不久,李娟就用上了手機,背后貼著和男友的大頭帖,金童玉女、羨煞旁人。
當然,她也無須再做那幾份家教。
“為什么我跟20歲的男人交流有障礙?而跟30歲的男人交流幾乎完全無障礙?這個世界怎么了?還是我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