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朋友們,當我們討論孩子的學習時,效率這個詞總像一顆閃爍的星星懸在頭頂——我們渴望它,卻又時常覺得它遙不可及。孩子的作業寫到深夜,周末被補習填滿,但成績單上的數字似乎總與投入的時間不成正比。所以今天我們想來和各位家長朋友們討論一下,關于孩子的學習教育,從課前到課中,再到課后,其實是高效學習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關于課前準備,我們的重點原則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別讓孩子空著腦袋進課堂。我們常常看到孩子匆匆忙忙沖進教室,放下書包就等著老師開講。這種空手而來的狀態,就像戰士沒帶武器就上戰場,怎能指望他有出色表現?課前準備,恰恰是高效學習的起跑線,決定了孩子能否在課堂上快速啟動、精準發力。而對于課前準備,我們需要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提前翻書,心里有譜。別小看課前那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的預習。我們建議家長朋友們幫孩子養成習慣,在上課前一天或當天早些時候,花點時間翻一翻即將學習的內容。不用要求孩子完全弄懂,哪怕只是看看標題、粗讀幾段、掃一眼例題,了解這節課大概講什么主題、涉及哪些新概念。這小小的動作,就像在孩子大腦里提前畫好一張模糊的地圖。等老師開始講解時,孩子不再是茫然地踏入陌生領域,而是帶著初步印象去探索,能更快地把新知識和腦海中已有的碎片連接起來。當老師提到某個關鍵點時,孩子心里也會產生熟悉感,這種主動鏈接比被動灌輸有效得多。
二是工具齊全,心無旁騖。想象一下,老師開始講重點了,孩子卻低頭在書包里慌亂地翻找練習本或者計算器。等終于找到,思路早被打斷。我們建議家長朋友們提醒孩子,在課前務必檢查并準備好這節課需要的所有東西,整整齊齊放在手邊。看似是小事,卻能極大減少課堂上的干擾和手忙腳亂,讓孩子的心神完全聚焦在老師的講授上。當一切就緒,孩子坐得安穩,心也更容易靜下來。
三是調整狀態,精神飽滿。孩子帶著困意、餓著肚子,或者剛和同學鬧了別扭,情緒低落地上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課前準備也包括幫孩子調整到最佳的身心狀態。我們建議家長朋友們關注孩子課前的休息和飲食,確保孩子不是帶著疲憊或饑餓感進入課堂。如果是網課,提前幾分鐘讓孩子坐到書桌前,喝口水,深呼吸幾下,把玩鬧的心收回來,切換到學習頻道。一個精神飽滿、心態平和的孩子,吸收知識的效率自然翻倍。
其次,進入課中,要注意跟緊老師思維,讓每一分鐘都“在線”。課堂是知識傳遞的核心戰場。孩子人在課堂,不等于心在課堂;筆記記得滿滿當當,也不等于思維真正跟上了老師的節奏。高效利用課堂時間,關鍵在于保持思維的活躍與同步。對于這一部分,則有四個重點想來和家長朋友們討論:
第一,要全神貫注,思維在線。課堂最寶貴的是什么?是孩子與老師思維同步共振的那份連接。我們強烈建議孩子訓練自己,上課時努力屏蔽一切干擾——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收起來,管住想和同桌聊天的念頭,眼睛看著老師或黑板,耳朵捕捉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尤其是強調的重點和解釋難點時的語氣變化。
第二,要積極互動,手腦并用。課堂不是單向灌輸,而是師生共同編織的知識網絡。我們鼓勵孩子,當老師提問時,哪怕不站起來回答,也要在心里默默思考答案;當老師讓大家練習時,立刻動手做,不要觀望和拖延;有疑問的地方,及時在筆記旁做個記號。老師讓思考就立刻轉動腦筋,讓演算就馬上提筆計算,讓朗讀就開口大聲讀出來。這種手、腦、口并用的積極參與,能極大地加深印象和理解,讓知識從耳朵進入大腦,再通過動手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第三,要巧記筆記,抓住脈絡。記筆記不是抄板書,而是一項重要的思維整理術。我們建議孩子不要試圖記下老師說的每一個字,那會分散聽講的注意力。重點是理解老師講解的邏輯框架和核心要點。筆記是課堂思路的骨架,課后復習的線索。記下核心,勝過抄錄全文。課堂結束前,快速掃一眼筆記,看看是否抓住了主干,有沒有模糊不清需要課后立刻問的地方。
第四,要靈活調整,不懂就問。課堂節奏快,難免有卡殼的時候。我們特別提醒孩子,如果在某個點上感覺突然聽不懂了,不要僵在那里反復糾結,更不要放棄后續內容。聰明的做法是:在筆記上快速做個醒目標記,提醒自己這里需要課后解決,然后迅速調整狀態,集中精力跟上老師當前正在講的內容。
本次主題我們整理了較為豐富的內容,分為上下篇來和大家詳細討論,歡迎感興趣的家長朋友們關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