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每個家庭中,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都不是由一個人完成的,更多情況是由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去完成,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多個人就會意味著多種想法,那么我們在對于孩子開展教育的過程中,難免會在某個事件或是某個過程關鍵點中對于孩子的教育出現一些意見分歧,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沒有采取一個正確的方式去將意見分歧的情況進行解決,就很容易導致我們在接下來對于孩子的教育中會出現一些問題,或是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教育,又或是還可能會對于我們在接下來開展孩子教育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影響,甚至于可能影響多個教育者本身的溝通。所以今天,我們想要在這里來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討論一下這個話題: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統一和融洽整體家庭教育態度呢?
其實對于教育態度出現意見分歧的情況,相信不少的家長朋友們都有遇到過,而既然這個問題的出現,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教育,甚至是一個家庭的和諧或者整體教育方向,那么其實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所以也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夠以一個重視的態度去看待。
在這,我們首先想要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來討論一下一些常見可能出現的不正確處理情況,作為反面教材,希望家長朋友們可以根據進行參考對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第一種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我們在對于孩子的教育中出現分歧態度時,我們的教育方,也就是我們的家長們之間可能會出現一些爭執,那么這個時候也就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我們對于自身持有的意見態度,往往可能是很難受其他人所改變的,尤其對于一些比較固執的人,往往是比較堅持己見的,那么這種情況下,我們一方要說服另一方可能就會出現比較大的難度。那么對于這類情況,往往鬧到最后就會是不了了之,對于孩子的教育可能還是各持己見地去進行,那么這就會造成孩子所接受到的教育會出現一些沖突點,進而可能造成孩子自身成長認知系統的一個混亂,長此以往勢必是要對于孩子的教育和整體成長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造成孩子的不健康成長的。
第二種,就是我們在對于孩子教育的態度出現分歧時,我們的教育方可能也會出現一個爭執的情況,那么這時候如果兩方中有在家庭中表現為較強勢的一方,那么可能就會出現較為強勢的一方占上風來決定的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其實也是不一定利于孩子成長的。
從以上兩種較為常見出現的情況,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其實在分析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問題所在:在我們出現教育態度上的分歧時,我們往往會出現爭執,那么這時候雙方勢必都是以一個比較激動的情緒去對待這件事情的,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我們自身并不冷靜。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也很難有一個冷靜客觀的態度去思考問題,也沒有辦法有一個接納的態度去嘗試理解對方的想法,所以自然是不利于我們互相之間找到分歧點并解決問題的。所以由此,我們其實找到了問題根本,解決這個問題根本就可以了。
以客觀冷靜的態度去思考問題,其實是我們在面對生活中各種問題出現時所必須有的一個態度,因為遇到問題,我們難免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或是緊張,或是焦慮,或是擔憂等等,而這些情緒上的波動,許多時候是會影響我們自身真正客觀地去發揮判斷能力的。而如果我們沒能以一個客觀冷靜的態度去看待問題,這個時候就會可能出現思考、判斷、分析等上的問題,而這些對于我們去解決一個問題是不利的。
同時,正因為出現爭執,我們才需要去統一和融洽我們相互之間的意見,但是這個統一和融洽,不應該是由一個人的脾性所決定,也不應該是由兩方的態度強弱所決定,而應該由符合、適配實際情況的客觀所決定。
所以總結下來,在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對于孩子的教育出現意見分歧的情況下,不妨先讓我們雙方彼此冷靜下來,然后對于雙方所持態度中出現分歧點的情況進行一個列舉,進而我們互相闡述自己出現這個想法的實際考慮出發點,再看看這其中我們為什么會存在分歧,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哪種情況會對于孩子的成長教育更加有幫助,互相之間要做好溝通和情緒上的安撫。既然我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那么還是應當回到作為在成長教育過程中擔任主角的孩子身上來看待問題,而不能僅僅只根據我們自身想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