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頻率思考,這似乎是一個很高深的話題。但其實,這只是我們在生活中與人相處時可以促進雙方溝通交流的一個方法。我們常常會說:對于孩子的教育,不好做,因為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而我們也有著我們自身的想法,我們也常常會希望自己能夠用自己的想法去為孩子做好對于孩子未來而言最為有利的規劃,從而為孩子有一個好未來奠定基礎。但事實上,大部分時候,我們的教育效果并不好,大部分情況下家長們認為教育效果不好是因為孩子自身有想法,但這其實并不是壞事,有想法說明孩子具備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是非常寶貴的。我們今天的話題就是希望能夠幫助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解決問題,我們想和家長朋友們討論: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學會一個技能——和孩子同頻率思考,來解決這一問題。
在此前,我們與家長朋友們提出這一解決方式時,不少家長朋友就會問我們:同頻率思考是指讓我們肯定孩子的想法嗎?其實不是的,同頻率思考,其實僅僅只是讓我們與孩子能夠將溝通交流放到同一個頻道上,這樣能夠解決許多時候我們與孩子之間所存在的溝通問題。出現溝通問題,往往正是因為我們與孩子之間對于同一個事物的想法出現了分歧。
在各持己見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讓局面陷入無法解開的死局中,而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常見的方式是:家長朋友們會讓孩子來理解自己的想法,但事實上,理解不應該是孩子去做,更多時候其實應該我們大人去做。因為對于孩子們而言,在這個年齡,他們很難理解教育和未來對于自身的影響,而我們是孩子的引導者,所以我們需要去從孩子的角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因為只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才能夠清晰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夠真正理解對于孩子而言事情的意義所在,如果我們一味地堅持讓孩子來了解我們的想法,這其實并不合理。因為對于我們而言,基于生活經驗,我們在對于事情的考慮上會比孩子更為全面,所以要求孩子理解我們其實并不合理,因為對于許多因素是孩子在當前階段無法考慮到的。
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就應該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看看有哪些因素是孩子沒有考慮進去的,再用溝通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各個層面。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同頻率思考,讓我們與孩子自身的思考處在同一層面,才能真正解決思考不一致的問題,也才能夠真正促進我們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以及教育情況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