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題可能對于家長孩子們而言會感覺比較特別,我們所想和家長孩子們討論的是我們應該與孩子站在共同承擔的一面上。這個話題或許會讓家長們感覺奇怪:我們不應該是鼓勵孩子獨立自主地完成和解決事情嗎?為什么要說我們應該與孩子站在共同承擔的面上,這難道不會不利于對于孩子的思維獨立性的培養嗎?不要急,且聽我們娓娓道來。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說我們鼓勵家長們應該與孩子站在共同承擔的面上,但我們應該清楚這個行為的意義,以及正確的理解及程度所至。
對于意義這一點,我們所要和家長孩子們強調的是,對于我們而言,我們需要對于孩子獨立能力上的培養一定是不能少的,不管是對于思維的獨立性還是對于行為上的獨立性,這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從長遠的考慮來說,獨立性的能力是為了培養孩子具備有對于事物的自我思考能力,減少對于外界的依賴性,而這也能更好地促成我們的孩子們在其他方面的成長與發展。但對于我們今天主題這件事情的意義,其實是體現在于:培養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感,同時也加強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聯系。
我們常說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指我們要培養孩子有這樣獨立思考和解決的習慣和能力,也就是培養孩子在遇到事情時的第一反應,但是對于生活中,也總會有一些情況是孩子所不能獨立解決的情況,那么當孩子在思考和解決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可能就會產生向外界求助的想法,而這個時候我們也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可以是孩子最強的后盾。那就是,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合適的時候,與孩子站在共同承擔的一面上,讓孩子知道我們會是孩子身邊可靠的、可信賴的伙伴,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不僅僅是孩子的引導者,還應該是一個“好隊友”,與孩子并肩作戰的好隊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當孩子對于事情感覺有難度時,我們也不要急著動手幫孩子解決,而是應該先評判一下難度,再去進一步看看是否能夠用引導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解決,注意一定是以引導為主,不要大幅度地動手幫助孩子解決,這樣容易讓孩子養成有問題就會有人幫忙解決的意識。
與孩子站在共同承擔的面上,是為了讓孩子更自信,也是為了促進孩子對我們的信任,在成長與生活中,家長于孩子們之間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