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樹木的生長,需要有好的生長養分,只有給予花草樹木所必須的養分,花草樹木才能夠一步步生長大。
而對于人的成長而言,同樣也需要有成長養分,這里的成長養分可能會分為兩類,一類是類似于我們給予花草樹木的生長養分,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會需要給予孩子身體成長所必須的養分;而第二類則是思想養分,人作為具備思想的存在,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不同的事物,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去給孩子施加一些對于孩子成長而言必要的思想養分。而我們今天想和家長們討論的話題是:我們對于孩子施加成長養分時應當把握好分量。
這個分量把握,不管是對于我們的一類養分——身體成長養分,還是二類養分——思想養分而言,其實都是有必要把握在一個合適的度的。凡事只有做好合適尺度的把握,我們才會具備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礎。就像是我們對于自己喜歡的事物我們也總是不會嫌多,往往都會希望自己可以更多地擁有所喜歡的東西,但是多并不一定意味著好,即便這個事物本身對于我們而言是起到一個正向的影響作用,但是如果過多的擁有,有時反而容易造成“物極必反”的效果,比如我們生活中常提及的吃補物的事情,煲雞湯是許多媽媽所非常愿意為孩子做的事情,食補本身對于我們人體自身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我們食補過多,卻容易造成自身一些功能損壞,又或是容易上火等等。
所以,由此可見,即使是對于自身而言好的東西,也一定是要適量,過量則容易物極必反。這個是身體成長養分的例子,那么對于思想養分,道理其實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當我們對于孩子過度關心時,往往也容易造成孩子在生活中養成難以獨立的性格,而這其實也是思想養分上的影響,關心之于孩子,是一種愛的情感體現。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對于孩子的成長養分輸出,一定要注意把握分量,適量輸出才能夠幫助孩子真正健康的長大,各項指標均衡才能夠給予孩子一個真正適合于自身的成長環境,科學健康成長,而不能是我們想一出是一出地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