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常會注意對于孩子們的保護,出于家長們對于孩子的關心,一定也非常不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任何傷害,所以這種心情值得理解。但是對于孩子的成長,我們對于孩子提供無時無刻無所不在的保護,真的是正確的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今天想在這里和我們的家長們來討論一下我們對于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其實從筆者自身的角度出發,我也希望對于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他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給他提供絕對的保護,希望自己能夠給予他所想要的一切,更希望他能夠一生平安快樂。因為這是我們出于血緣關系對于孩子與生俱來所產生的一種情感,是對于孩子的關心,更是對于孩子的期盼。但是現實生活真的能夠如我們所想所盼的一樣,讓孩子在一生的生活中都能如愿嗎?并非如此。當下社會發展之高速,我們的生活水平在日漸提高,但是這背后所反映出來的正是我們的生活競爭力日漸提升,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壓力其實也是在日漸提高的。
我們每天所會接觸到的人和事是非常多的,而這些人事物也具備有很多面,所以在這樣復雜的情況下,我們并不能真的完全保證孩子的一生成長都是安全的。那么其實對于這樣的情況,古往今來也有不少的父母想到了,即使是在遠古時代,人類數量并不多的情況下,依然要面對許多復雜的生存環境以及一些存在著未知或是已知危險的人事物,所以就有父母會想,既然是這樣,那么我何不為孩子營造一個“溫室環境”,讓孩子足不出戶,每天待在這個環境中,為孩子提供他所想要的一切,這樣既能滿足孩子成長所想要的一切事物,同時也能保證孩子的安全。但是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往往忽略了一點,我們有一點無法給予孩子的事物,就是自由。所以這種方法并不可取,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抑制了孩子成長的意義所在。
談到這里,可能也有不少家長認為上面這種做法過于極端,那么我們的想法是什么呢?
答案其實不少家長應該也已經清楚了,畢竟我們在標題中就提及了,我們認為:豐富的經歷更能促進孩子的成長。
首先,對于“豐富的經歷”,這個點的定義應該是什么樣的呢?我們認為,這應該是在保證孩子基本安全與健康的基礎上,讓孩子去經歷一些事情,而對于經歷的過程,可以是孩子個人的經歷,也可以是家長們參與協助的經歷,而是否需要家長們協助,應該取決于事件本身的難度,而不能是對于任何事情我們都直接一刀切的形式去決定是否給予孩子協助。
其次,我們應該有心理準備,對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然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優秀的自我,同時也需要清楚一點:對于孩子的未來,其實我們并不能夠保證自己能夠永遠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的身邊,所以對于孩子的未來生活,真正的掌握者應該是孩子自己,所以孩子也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許多掌握許多,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在未來生活是具備有處理事情的能力的。那么對于這個學習和掌握,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其實我們可以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在孩子們成長的學習過程中,最好的方式莫過于讓孩子經歷這件事情,因為只有經歷了這件事情,孩子們才能夠對于這件事情發生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一些影響因素掌握到位,而在經歷的過程中,對于解決方式的探索就會成為孩子成長最有幫助的過程。所以最好的方式其實是放手讓孩子去經歷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正堅強的心智不能依賴于我們為孩子營造出來的虛假美好環境,更不是狼性教育所能給予的,而是應該讓孩子真正親身經歷去體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在生活的過程中得以成長。
所以,對于孩子們的成長,我們不能夠僅僅只依賴于自己內心所期望的方式去給予孩子成長安排,而是應該理性思考,對于孩子而言,什么樣的成長教育才是真正能夠給予孩子幫助的。而對于所有的教育方式,我們也要強調一點,那就是無論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做到什么程度,我們都一定要在保證孩子安全與健康的基礎上去進行,更不能以一些極端的教育方式去思考和對待孩子的成長教育,并且在教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做好與孩子的溝通過程,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給予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