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其實我們難免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而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其實很容易就想和他人尋求幫助,因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一定是有些許不知所措,所以這時候的我們就非常希望有一個能夠陪伴在我們身邊去幫助我們一起面對這件事情的人。而對于我們的孩子們而言,因為年齡和閱歷原因,會更容易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對于自己身邊人或是親近的人,比如家長、老師和同學等產生一些依賴性。
因為在近期教育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會聽到一些孩子和我們說:我覺得媽媽似乎并不重視我,因為我和媽媽說我遇到了一些問題的時候,媽媽并不會很認真地對待。雖然我們也會和孩子們說:這可能只是媽媽想要通過另外的方式來了解你遇到了什么問題,然后再來和你溝通解決。但我們今天還是想在這里和我們的家長們來溝通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其實都知道,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每一次遇到問題,在我們向他人反饋后,并不都一定會得到一個及時或者讓我們的反饋。這個現象非常正常。但是對于孩子們而言,因為在心靈成長和教育方面會有所影響,所以我們覺得這其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長們可以仔細思考一下,尤其是曾經與我們反饋過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情況下不喜歡向自己反饋的家長。
我們是否曾經在某些時候,也對于孩子們的反饋沒有給到一個及時和積極的回應呢?這其實非常重要,但也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我們都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難免會因為外界環境的一些問題,而忽略了本應該給到孩子們的耐心和細心,從而導致了孩子們也慢慢對于問題產生了傾訴欲減少的問題。
我們在和一些家長們討論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雖然大部分家長們對于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都比較高,但還是會存在有一些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對于這些事情可能也沒有太多的認知,偶爾敷衍一下也沒有太大關系。其實這是非常不對的,我們可以從自身出發去思考一下這件事情,在我們年紀還比較小的時候,如果我們遇到這種情況,這個時候的我們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情。其實我們就可以發現,孩子們并不是毫無感覺的,從自身出發就相當于做了一次換位思考,這個時候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去思考孩子們的想法是什么樣的,而并不僅僅只從自身角度出發去思考這件事情。
其實對于家長們的冷淡和敷衍,孩子們在這個時候的心理情況是會有一定的變化的。從孩子們開始傾訴這件事情,這個時候的孩子們其實是一種渴望得到家長們關心和幫助的心情,而當我們的家長們并不對于這件事情給予一個重視,甚至敷衍或是不回應,那么這時候的孩子們內心多少是會產生一些落差感的,就會有失望的情緒產生,而這其實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并不好,也是導致孩子們可能在后期遇到問題后不喜歡和家長們反映的一大根源問題所在。
那么對于家長們而言,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到底應該如何去做才更好呢?首先,如果我們的家長們在孩子們向自己反映問題的時候,并不太有空去思考這件事情和處理這件事情,那么我們建議家長們用具備一定嚴肅性的溫和語氣來告訴孩子:“媽媽現在有點事情比較忙,等媽媽忙完這件事情再來聽聽你的事情好嗎。”當然我們也一定要記得在處理好自己手上的事情后去和孩子及時地溝通,并且耐心傾聽和理解孩子的想法,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待這件事情,因為在某些時候,我們的觀念看法其實也并不完全正確。
耐心和孩子溝通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于孩子自身的尊重,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傾聽并陪同孩子一起分析這件事情,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對于孩子去引導分析,這樣也能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而并不僅僅只是我們代替孩子去思考并解決這個問題。
做到尊重孩子,并且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態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讓孩子在這個問題中成長自我,這樣我們不僅幫助了孩子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并且幫助孩子鍛煉了邏輯思維。所以其實遇上問題時雖然第一反應這似乎是一件壞事,但是反過來思考,我們反而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收獲更多寶貴的物質,這對于我們自身,其實也會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