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們的學習,我們和家長們談論過許多可能對于孩子么的學習起影響的因素,這其中就包括了學習方法和孩子們的學習精神面貌等等。而我們今天想和家長孩子們談一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又應該如何去判斷孩子們的學習狀態是否處于一個正常的水平呢?
首先,對于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其實我們非常需要具備一個正確的觀念態度。因為不少家長們其實對于孩子的學習狀態而言,是不太關心的,甚至有家長在此前與我們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認為只哎喲照顧好孩子的其他方面,注重對于孩子知識的培養,并幫助孩子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技巧,就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做好學習這件事情。但其實我們想說,關注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同樣重要。因為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們是否能夠在一段時間里更好更快地做好學習。
而對于如何判斷孩子們的學習狀態是否處于正常水平的問題,其實更多地還是在于觀察和分析。在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主要關注這兩個方面:
一是孩子們在學習時的集中程度狀態。如果孩子們能夠對于學習做到比較好地集中精力和態度,那么也就證明孩子們當前的學習狀態是比較好的。而如果孩子非常容易分心或是在學習上總是非常容易感到疲憊,那么也就證明孩子們當前的學習狀態其實是不太利于孩子的學習的。當然如果孩子在學習上感到吃力或是疲憊,家長們也需要考慮一下是否是孩子當前所面對的學習任務過多過重,從而導致孩子們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二是對于孩子們的學習數據,我們也需要進行一定的分析。比如對于孩子的課后作業完成質量,這個是可以比較直觀反映孩子們的聽課效果體現的。又比如對于孩子們的考試成績,我們不應該直接根據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高低來判斷孩子們的學習好壞,應該對于這其中的優劣進行分析,并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清楚孩子當前的情況。
所以,判斷孩子們學習狀態的好壞并不僅僅只能基于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狀態,還應該對于其中相關要素進行分析記錄,幫助孩子們擁有一個好的學習狀態以應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