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己的孩子,大部分的家長們可能都是希望孩子可以成長成為一個不僅學識淵博的孩子,還是一個在性格脾性上也可以做得好的孩子,這其實也是大部分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最為關心的兩件事情——成長和學習。那么對于這兩件事情,其實家長們努力的方向也會有所不同,學習主要是要靠孩子自己的自覺性,同時也更多依賴于學校老師的教導,因為孩子在學校度過的學習時光較長,當然這其中也需要家長們對于孩子有一定的引導作用。而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則更多地依賴于家長們日常生活對于孩子的照顧和教導。
對于這二者,不少家長對于學習會抱著更高的關心,因為當下社會雖然人民水平日漸提高,但這背后所不能忽視的必要影響其實就是我們的生活壓力和競爭壓力也隨之日漸增大。所以這也是不少家長比較關心孩子學習的原因所在。但是我們想和家長們說,其實我們更應該注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身心健康,因為這才是真正關系到孩子一生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一定要是要從小抓起,看到孩子活潑開朗,可能我們都會很開心,但這當中也有一些情況是家長們比較著急的情況,比如有些孩子可能過于活潑甚至稱得上是調皮,還有一些孩子可能又安靜過了頭,那么針對這些孩子在脾性上比較極端的情況,家長們應該如何做更利于孩子的成長呢?
其實我們曾經也和不少家長交流過,發現這當中不少家長都覺得自己家孩子的脾性好壞程度其實自己也不是把握得很好,有時候可能希望孩子活潑一點,但是孩子又比較文靜,有時候又希望孩子文靜一點,但孩子又有點太活潑了,所以對于家長們而言,可能很多時候也確實很難去把握好這個度。那么這里我們也想和家長們說:不論孩子的脾性如何,只要不是較為極端的情況,其實都是正常的,而且一定不要去強行地改變孩子的脾性。有時候家長們可能習慣去改變孩子的脾性,希望孩子可以成長為自己心目中脾性好的那類孩子,但事實上,我們要清楚,孩子的脾性可能會受基因影響,但這些只是個例,而我們更多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脾性是否有存在較為極端的情況。
首先,我們所說的較為極端的情況,有兩種:一是過于活潑的孩子,這類孩子有時候可能會過于調皮,甚至有些時候是存在多動癥;二則是太過安靜,甚至不太愛和人交流,這類孩子有時候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存在自閉癥。當然我們所說的這兩類極端情況中的多動癥和自閉癥,這些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天生所影響的,而如果孩子出現了這種疑似狀況,那么建議家長們一定要第一時間帶孩子去看醫生,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判斷或是其他地方看來的偏方來幫助孩子矯正脾性習慣。而對于不是那么極端的情況,我們就要考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來幫助孩子改善這種狀況,建立比較良好的脾性習慣。
其實不管是對于這其中的哪一種,是較為活潑或是太過文靜,其實大部分時候如果非天生影響,可能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環境所造成的。家長們很多時候覺得找不到孩子脾性不好的原因,但其實這一方面是最好找的,孩子調皮或是太過安靜,很多時候都要從孩子的日常生活環境中去找。這里的環境可能就涉及到孩子的家庭環境、學習環境以及此外的一些外界接觸環境。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觀察的,我們要知道,基因在某些時候可能確實是影響孩子脾性習慣的因素,但一定不是完全決定的,更多時候其實是依賴于孩子的日常生活環境,所以我們可以從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去尋找原因。我們的家長們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家長作為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觸最為頻繁也是時間最長的人,是對于孩子的影響最大的,有些時候可能我們不經意的一個動作,就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可磨滅的影響,所以我們在孩子脾性出現問題時,也要更多地去看看自身有沒有存在哪些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好影響的言行舉止。
教有方,孩子方能成大才。許多時候我們和孩子說要找一個好榜樣作為學習標榜,但其實我們作為家長的,是和孩子相處最長時間的,才更需要去注意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我們的家長們才是孩子最大最好的榜樣,想要把孩子的脾性習慣培養好,就要先做好我們自己,才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