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人壓力都很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日漸增加,甚至有些已經漸入“書呆子”的行列,思維的靈活性,以及自我的解壓能力不足。所以近年常見有年輕的學生因某一件事情和家人爭吵而做出過激的舉動。有些是和家長互罵,甚至大打出手,有的是離家出走,還有更過激的跳樓,跳江,跳水等自殺自殘的行為。每每我看到這些報道都覺得非常心疼。
有些人會說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能說了,動則輕生,嚇人得很。其實我們要了解背后的內涵。首先如果是在爭執的過程引發的過激行為,那么說明這個爭吵是一個導火索,而不是事情的主要原因。矛盾的積累都是有一個過程的。是慢慢積累發生的。我們除了看到事情的發生,更要了解背后的故事。
去年發生的一起因在上學的路上和母親發生爭執之時,孩子猝不及防下車跳下了旁邊的大江里面,隨后只聽到家長撕心裂肺的呼救。事情一經報道,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注意,有的人說家長的錯,說話不應該太過分,如果不是家長太過分,孩子怎么會沖動地要輕生呢?還有人說是孩子太玻璃心,大人說幾句就要輕生。甚至還有人說家長開車要反鎖車門,當時就不應該走橋上這條路,等等等等的言論在發表。
其實當事情發生的時候,矛盾的積累已經是很厚重了,只是可能家長當時說的話刺痛了少年的內心,而少年當時鉆了牛角尖,無法接受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溝通是我們交往的橋梁,我們應該善用這一橋梁,才能互通我們的心靈。
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付出了無可比量的愛和精力,是給了孩子生命也給了孩子愛的人,而出于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嘗試接觸世界,嘗試獨立思考的年齡,也是處于建立自己的三觀的時期,只有安全走過這一薄弱時期,才能茁壯成長,自由地飛翔。
在這一時刻,家長的態度是很重要的。需要家長耐心了解孩子的內心,所以需要先了解他的行為和思維方式,認真體味他的性格特點,才能和他聊到一起去。引導孩子的人生方向,不僅可以讓孩子走的更順,也可以避免各種因為鉆牛角尖而導致的悲劇。
不需要過多的金錢,只需要家人更多的一點陪伴,每周坐下來聊聊天,談談他想談的,或者和他分享一些最近家里發生的事情,分析一些家里的情況或者大人自己的見聞和感悟。節假日和孩子出門游玩,打球,跑步,多做戶外運動,帶孩子參觀博物館,感受歷史沉淀下來的底蘊。
為一個新進入世界的孩子解壓最好的辦法就是拓寬孩子的世界,把全世界展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知道世界的精彩和機會的多樣性。當孩子遇到麻煩和困難的時候,思維才會更加開闊,也會明白當下的困難只不過是一個人生道路上小小的坎,解答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孩子的前行會更有力量,不畏懼前路上一個個小小的坎,即使是遇到很大的困難也會想辦法解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