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有沒有覺得孩子長大后沒有小時候聽話了,甚至有的時候還免不了出現爭吵,爭吵的原因幾乎都逃離不了代溝這個詞。俗話說:三歲一代溝,五歲一鴻溝。是什么導致孩子與父母產生代溝呢?
我們可以從孩子、父母、社會這三個方面來理解產生代溝的原因。
首先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渴望自己快點成長為大人,所有事情就都可以由自己決定。特別是青少年時期,步入青春期的他們是特別渴望自己能夠自立自主的,精力永遠那么旺盛,對于自己所喜愛的事物也很清楚,在他們的想法中,希望自己能夠在未來在自己所喜愛的行業大有作為,每個人都會在心里對未來充滿憧憬。同時他們也希望身邊的朋友特別是父母能夠理解并支持他們。如果孩子興沖沖地告訴父母自己喜歡什么,以后想要做什么,他們或許不會直截了當地跟父母說希望父母能夠支持,但是他們內心的充滿期待的。如果在孩子期待父母支持他們想法的時候,父母突然告訴孩子不支持孩子的想法,并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安排來。這與孩子希望自己獨立自主相矛盾,孩子會在想要獨立自主和聽父母的安排中掙扎,并認為父母與自己的想法不在同一層面。漸漸地,孩子不再想要跟父母分享自己地想法與愛好,孩子與父母之間可交流的話題也會越來越少。
在父母眼里無論孩子多大他們永遠都是孩子,父母會下意思地擔憂孩子的生活狀況,孩子能否自己照顧好自己,孩子做地決策是否正確之類。父母會覺得他們人生道路走了這么長時間是擁有豐富經驗的,希望能利用這些經驗幫孩子少走一些彎路,希望孩子在他們的羽翼下健康成長。但是可能父母沒有想到的一點是,在父母看來的幫助有可能在孩子角度看是干涉。在中國很多家庭里,父母會嚴格把控孩子的成長軌跡,希望孩子能按照他們計劃的路線走。另外,相信很多父母都可能做過的一個行為,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孩子做對比,孩子聽到的最多地是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樣,如何如何好,長久以往,會導致孩子認為無論怎么努力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壓力過大,達到一定程度為時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在社會方面,現在的世界思想潮流更新迭代速度很快,如果不緊跟潮流就會被甩在身后。父母的重心幾乎放在工作與孩子身上,每天忙著養家糊口與照顧孩子,對于外界的變化感知較弱,而孩子是正處于精力旺盛與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時期,除了平時的學習,也會關注社會的變化與新鮮事。再加上孩子與父母年齡的差距,認知不同,思想觀念也會不一樣。另外,很多父母都會有的想法是不允許孩子挑戰他們的權威,對孩子有絕對控制權,不希望聽到孩子對自己說不。
如果孩子與父母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不愿意妥協,那么時間久了矛盾就會越來越大。孩子與父母之間有代溝說白了就是思想上的差異,最后演變成兩者之間的矛盾。如果聽之任之,矛盾越來越大,不及時解決,最后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局面。我們都了解到代溝產生的原因,那么我們該怎么去解決呢?
我們可以注意兩點,一是溝通,二是換位思考。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是解決任何矛盾的關鍵。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只有通過溝通才能知道對方的想法,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溝通的話人際關系是僵化的,容易造成誤解。父母與孩子之間有著血緣和親情的紐帶,也是雙方在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可就是這樣也不能缺乏溝通,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意識,沒有溝通就沒有辦法互相了解對方的想法。當然,溝通也要講究方法,有效的溝通才能解決問題。父母與孩子在溝通時應該心平氣和,理性溝通。
另一方面換位思考也是必不可少。孩子應該理解父母是真正想要為他們好,若有人能不求回報,就算被傷害了也在默默付出,那人必定是父母,父母想要對孩子好的心意是真的,只是沒意識到方法不對而已。父母在下班之后還得照顧家庭是很累的,孩子的理解會讓他們感到安慰與開心。而父母也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父母覺得好的,在孩子看來是不是真的有用,孩子喜不喜歡。父母們付出這么多難道不就是想要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嗎,當父母需要強迫孩子選擇他們不感興趣的事物時,豈不是與初衷相悖。
如果父母與孩子產生代溝了,及時找到原因,進行有效的溝通與理解換位思考,解決代溝,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家庭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