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效率
孩子之于家長,是生命最好的饋贈;家長之于孩子,是一生最長久的陪伴者,也是背后最可靠的支撐者。所以對于家長們而言,孩子都是自己心上的寶,從小捧在手心,孩子的成長過程更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家長們總希望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一帆風順,而未來更是前途光明。
《戰國策》中曾寫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這放在眾多疼愛孩子的家長們身上也是如此,真正疼愛孩子的家長,并不會溺愛孩子,而是選擇從長遠考慮,因為自己畢竟不是能夠陪伴孩子一生的人,即便在孩子的人生前期自己可以陪伴在孩子身旁,但是總有一天是要讓孩子自己去體會這人間百味,只有自己感受,才能夠真正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所以,家長們從長遠考慮,往往會選擇在孩子的人生前期,也就是成長期,讓孩子好好地學習,從而提升自我。因為外在一系列物質都是不一定永久陪伴在側的,諸如金錢、地位等等,都是可能失去的,但是知識是只要學習并理解了,那么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最好的財富,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創造屬于自己的價值和財富。
所以,之于許多家長而言,都會希望孩子在前期的成長期中,可以多學些知識,多掌握知識就意味著對自己的未來更加負責,也更有保障。從這個思路而言,家長們出于對孩子們人生的長遠考慮而言,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對于這份考慮下的做法,很多時候卻沒有用到最好的方式。例如許多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在學習上做得更好,拿到好的學習成績,會經常催著孩子去學習,但我們要知道,學習是由多方面組成的,而對于學習的影響因素其實也不少,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好這些影響因素,那么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給予孩子學習上更大的幫助。
對于學習知識,我們講究融會貫通方能更好地綜合多方面知識來理解和使用;而對于學習過程,我們也有所講究,那就是——高效率。
切斯特菲爾德曾說過:效率是做好工作的靈魂。而這放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同樣成立,例如對于孩子們的學習,高效率的學習能夠讓孩子們的學習更加事半功倍,在輕松的同時還能夠將時間像海綿上的水似的,且越擠越多,這樣不僅僅對于孩子的學習好,更對于孩子今后在生活中的做事方式,有著莫大的好處。所以今天我們想在這里和孩子以及家長們談一談:怎樣更好地幫助我們的孩子們在學習中提升效率呢?
我們都清楚,孩子如果本身學習效率并不低下,那么我們也就不需要為孩子的學習效率操心,只需要幫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將學校效率維穩,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將一些可以優化的地方進一步改善,那么孩子的學習效率自然也就不成問題了。所以只有當孩子本身存在著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那么我們才需要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效率。也正因此,我們想要幫助孩子改變學校效率低下的現象,自然也就需要先找出孩子自身為什么學習效率低下,原因是什么?
廣深家教網開辦十幾年來,我們所接納的家長和孩子們不在少數,而面對每一位上門求學的孩子和家長,我們都會認真對待,并且仔細記錄和分析。所以在這十幾年的積累下,對于可能導致孩子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所在,我們也有了一定的總結,大致是出于這三個方面:
一是缺乏對于學習的興趣。對于這一點,其實是當下應試教育所存在的普遍現象。因為大多數時候,孩子的學習更像是被強行安排的任務,從而導致在孩子的心理形成了一個對于學習不太正確的認識——不少孩子會認為學習是自己生活中的“一個任務”。也正因此,孩子們對于學習往往不能很好地提起興趣,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之于孩子是缺乏趣味性的,更多的感受是乏味、無聊、具備壓力的。
那么如果孩子對于學習難以產生興趣,那么家長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第一點,家長們對于孩子的要求不能過高,對于任何事我們都要懂得循序漸進。如果一開始就給予孩子一個高目標,那么可能孩子就會在初期就感受到巨大的壓力,這樣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不利于孩子接下來的學習。
第二點,家長們可以在生活中多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當然這個“多”應該是適時的,當孩子做了一件好的事情,那么我們就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讓孩子知道,做這件事情是好的。
二是缺乏好的學習習慣。什么算是好的學習習慣呢?好的學習習慣就是能夠幫助自己在學習上更高效學習的好幫助。也就是說,對于孩子們而言,在學習上我們需要去養成一些好的習慣。
但在這里我們要先將習慣拋開學習而言,我們來談習慣對于生活的影響。如果我們有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個習慣往往不會只影響我們生活中的單一方面,更多時候是一個習慣可能貫徹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舉個例子以便大家理解,就像是我們常說的“拖延癥”,百度百科是這么對這類行為進行解釋的: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而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很輕易發現,如果一個人對于自己生活中的一方面,比如工作具有習慣性的拖延癥,那么很可能也對于自己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會出現這種現象,比如計劃要做的事情,或是準備要買的東西等等。
所以,在習慣的養成上,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只看一個方面,而是要看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為一個人的生活是一個整體,許多時候一個人已經將自己的行為習慣刻到了大腦記憶深處,更有甚者已經成為了自己行為舉止上的記憶,所以體現在生活一方面上的習慣,其實在其他方面,也很有可能會出現相同的行為。
回到主題,什么樣的習慣算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大家應該就有答案了,那就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好習慣。如果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夠做到不拖拉,那么面對學習我們亦能如此;如果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地去接觸和了解,那么面對學習我們亦能如此;如果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夠做到認真總結歸納整理,那么面對學習我們亦能如此……
三則是缺乏好的學習方法。這一點相信許多家長們都是熟知的,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孩子對于學習更加輕松,同時還能收獲更好的成果。所以學習方法之于學習,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助力。
在這里我們還要知道一點,那就是方法和習慣是不可分割的。為什么呢?這其實是因為好的學習方法如果沒有長期的堅持,那么一次的使用,也一定是不能夠收獲自重豐碩的成果的。方法應該和習慣相結合,一個好的方法,只有我們長期堅持下來,并將其融合為自身的一個習慣,久而久之,我們對于學習才能夠更加的得心應手。
下面是我們所總結的一些較為典型的好學習方法:
第一,對于知識的學習,不論知識難易程度如何,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這一點其實是最為人知也是最基礎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是花費時間少但收獲多的一種方式。
每一個科目在課前的預習我們一般計劃文科類科目預習上花費五分鐘,如語文、英語等科目,主要用于快速過一遍,了解文章大意,同時標注生字生詞讀音即可;而理科類科目預習我們可以計劃一科花費十分鐘,重點學習這一節內容中的知識原理和公式計算即可。做好預習這一步,我們在上課時就需要注意兩個點:自己預習時對于知識所產生的困惑以及老師所講的重難點。
而對于復習,我們建議孩子們先復習在做作業。因為復習后的知識是進一步的鞏固,如果我們先做作業,那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對于知識的熟悉度還不夠,而頻繁的翻書查找其實是最不利于記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們先復習再做作業,在復習的過程中,每科預計花費十分鐘,還是要將今日所學知識全盤過一遍,在這個過程中重點關注老師所講的重點,以及自己預習時的一些困惑是否得到了解答。
第二,獨立完成作業。我們上面所說的邊做作業邊翻書查找知識原理其實也是屬于不獨立完成作業的一類。作業是為了在課后我們可以更好地將知識融會貫通并熟練應用,所以如果我們長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依靠外力來完成,那么對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其實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按時做知識的歸納整理。這一步其實是為了讓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在我們的大腦中形成網狀結構,將知識串聯起來,才能夠讓我們的知識更加好地實現綜合性應用,而不是分散成一個個的知識點,這樣不僅不利于記憶,更不利于后期的復習。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家長們希望孩子的前途一片光明,但也一定不要忘記了用正確的方式來助力孩子的成長。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們的陪伴,收獲好的果實不僅僅需要努力,更需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