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中,我們常常會認為,應該盡可能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這樣才對于孩子的學習更加有效。這其實并沒有錯,但是我們許多的家長在這件事情上的做法卻不那么合適,我們可能會因為孩子對待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要做的學習任務又特別多,而導致我們的家長們在對于孩子的學習任務完成安排上感到有困難,而另一方面可能也會給孩子帶來這方面學習上的壓力。所以針對這種情況,今天我們想要和家長以及孩子們在這里詳細談一談一種更加好的學習方法——學會給學習做減法。
有些家長可能看到這里開始有些疑惑,孩子的學習怎么能做減法呢?做了減法孩子學的知識不就少了嗎?先不要急,此減法非彼減法,我們所說的減法,是通過在學習任務完成過程中的一些小方式來改變孩子在做學習任務這個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我們要讓孩子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在心理上能夠提升到學習任務完成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同時降低壓力感。下面我們就正式展開和大家談一談。
我們先來和大家談一談關于這個方法可以如何實施到學習上。
首先我們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分成一個一個的階段,取得每個階段的開頭以及結尾,這個階段的長度可以是一天、兩天、三天甚至一周,但在剛開始這種方法的時候我們建議不要將階段長度定為超過一周的時間,因為這樣可能會因為階段長度過大而導致接下來的計劃因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難以完成。
在定好階段長度后,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開始定制計劃。對于孩子的學習,我們要盡可能細致到各個方面,同時還要不僅僅限于學習,因為一個人的生活在各個方面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還要盡可能將這其中需要的事務也一并考慮進來。這里我們需要先將每個需要完成的任務詳細記錄下來,可以用一張草稿紙將每天一定會需要完成的任務寫下來,在這當中,我們將每個人物所需要完成的時間也大致設定一下。對于時間的設定我們需要注意一點:不能過程也不能過短,因為過長容易導致我們對完成事情產生一種拖延癥心理,而時間過短則容易導致我們如果沒辦法按時完成任務而產生失落感。那么將大致需要完后的任務羅列好后,我們就可以開始設計計劃表。計劃表的任務順序可以參考以下順序:小難度易完成任務→重要程度較高任務→難度較大但比較重要任務→重要程度較低任務,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調整順序,而之所以采用這樣的順序,是因為以小難度易完成任務為開頭可以更好地激勵我們去開始著手做任務,同時完成后還可以幫助我們從心理上建立一定的成就感,方便接下來的任務完成。
計劃表設計好后,我們也就來到了下一個環節——實施。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真正開始著手完成任務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事情,一共有兩件:一是記錄完成任務,二是記錄完成任務對應的時間。
前者記錄完成任務的意思是:在每個任務完成后,我們可以對應做一個記錄,這里建議用打勾的方式,一個是這是我們比較常見的“正確”的符號,或者說是表示肯定的一種方式,所以能夠比較好的幫助我們建立心理暗示。而隨著任務表上的打勾數量越來越多,我們的心理上也得到了一些建設,因為這些任務的完成是可以放在一起被看到的,所以能夠更好地給予孩子在完成學習任務后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這一步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做減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自己的大腦得到一種回應:任務已經完成,學習任務減少。
而后者記錄完成時間的原因是我們需要知道自己設定的時間是否合適。如果我們能夠比預期時間更快地完成任務,那么我們可以在下一此任務中將時間適當縮短,反之則將時間增長。這樣我們在經過長時間的實驗后就可以發現,自己日常生活中空出來的“可用時間”會越來越多,這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做事效率提高了。
這個學習方法的步驟大概如上。而對于這個學習方法的好處,除了我們上面所提到的:學會給學習做減法提升效率、側面給予自身心理暗示提高成就感以及建立自信心以外,其實還有非常多的好處,這其中最大的好處是我們可以從這個學習方法中收獲更加有條理性、邏輯性的自己,同時還可以讓自己學會做決策和利用時間等等,這些都是對于自己日后的生活中莫大的好的方面影響。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在以上的基礎做一個調整,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平衡,從而幫助自己更好地學習。